深入挖掘灵渠文化符号内涵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立鹏 闫芸 发布日期:2024-07-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始建于秦代,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一起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作为中原与岭南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灵渠不仅承载着古人对于“大一统”的追求,也镌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要深入挖掘灵渠促进区域交流、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重要价值,突出这一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灵渠文化符号的内涵

  开拓进取。灵渠是秦代以来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改造中国水运体系的实践成果。灵渠建造者对地形、地貌和水系精确勘察,创造性地设计了独特的渠首分水工程以及航道工程,解决了水源选择、山地高差起伏等难题,实现两江水运畅通。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论,到技术实施的方法论,再到具体工程建设,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以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广西兴安县灵渠。新华社发

  团结奋斗。在广西,自古以来就有各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随着灵渠开通,中原的先进文化、农耕技术、礼仪制度、道德观念等传入岭南,而岭南的物产、风俗等也传播到中原,这种双向互动促进了各民族更频繁、更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担当奉献。陡门是灵渠的一大奇观。灵渠的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难,古人便沿着渠道装上若干陡门(即水闸),调节水位,以便船只通航,如同现代的分级船闸。为了维护陡门正常运行,保障灵渠畅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水运管理专门机构和队伍——陡军。明朝永乐年间黄福的《奉使安南水程日记》记载:“驿之南北,设闸三十六所。驿以北闸十,水流而北;驿以南闸二十六,水流而南。每处设军二人守之,船过则放闸。”这里所说的“军”,即陡军。在古严关,立于清朝雍正年间的《万古沾恩碑》,记录了灵渠陡军为过往官船准备物料、升帆、过陡门、过堰坝等日常工作。陡军见证了灵渠历史,也丰富了灵渠文化,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担当奉献精神。

  开放包容。灵渠是集运输、灌溉、防洪、生产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系统水利工程,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在中外文化交流、物资往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汉唐时期,由于造船技术落后,货船走海路经常受到大风浪的侵扰,且茶叶、瓷器容易受潮或遭到碰撞。在唐朝咸通年间,灵渠重新修缮后,“百斛之舟,一人可涉”。中原地区的茶叶、瓷器、丝绸等货品通过京杭大运河沿湘江、经灵渠、下漓江,从广西合浦古港转运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而来自中东和欧洲的货物,又沿着这条航道,流入中国各地。灵渠周边有着古老而丰富的农耕文化,根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可知,这些农耕文化造福了灵渠周边的民众,也通过灵渠传播到了海外。

  灵渠文化符号的载体及其价值意蕴

  挖掘工程蕴藏的价值观念。灵渠以其巧夺天工的建造工程而闻名,这些工程不仅有缓冲、分流、疏通等实用价值,也能够提炼出象征民族团结的具象符号。例如,天平坝外部呈“人”字形,象征着联结融通;坝底打成排桩的松木,“水浸松木千年在”,寓意各民族同根并茂,一脉相连;迎水面重达数吨的长条石横砌,彼此以燕尾形凹槽相连,寓意各民族互相嵌入,民族团结坚如磐石。

  挖掘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灵渠的开凿,为后人留下了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珍贵遗产。伴随这些古迹,还有过往灵渠的文臣武将、文人墨客、商贾百姓的故事,以及他们留下的诗词题咏,这些都是灵渠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例如,沿灵渠而布的道道堡垒,让灵渠这条水上交通要道固若金汤。被誉为“桂北第一雄关”的古严关,位于越城岭余脉凤岭山与都庞岭余脉狮子山之间,两山陡峭错落,只在底部有一条狭小通道可供人通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严关不仅是军事要塞,区域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规模。严关镇发现的宋代窑群出土了大批珍贵瓷器,有盘、碗、碟、壶、罐、瓶、灯等,胎质灰白,釉厚而晶莹。这些烧制技艺精巧的瓷器,通过灵渠便利的交通走向山外的市场。要深入挖掘灵渠及周边古迹的历史价值,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增进文化认同。

  发挥灵渠博物院功能。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灵渠博物院自2022年建成开放以来,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灿烂的灵渠文化。要依托灵渠博物院丰富的展陈资源,讲好灵渠在造福百姓、推动地方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作用,讲好灵渠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到游客心里,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突出灵渠文化符号的实践路径

  突出文化符号,加强研究和宣传。要加强对灵渠文化符号的挖掘整理工作,系统梳理灵渠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做好重点研究、关键内涵的总结工作,挖掘亮点,实现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积极开展宣传普及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受众以及宣传的内容、渠道和方式。创作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增进各族群众对灵渠文化的了解。

观众在灵渠博物院开展研学活动,图为体验“行船过陡”装置。来源:灵渠博物院

  营造文化场域,发展文旅产业。灵渠作为历史遗存,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要深入研究灵渠及周边村落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开发文化旅游线路。举办主题文化节庆活动,发展文旅产业,拓展国内外文旅市场,推动灵渠文化传播。

  践行文化育人,激发行动自觉。深入挖掘和阐释灵渠文化体现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华民族精神,将其融入各级各类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培养一批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宣传教育,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