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并就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任务,为国家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作者:马建堂
人民日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新蓝图,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全面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基础。
〖 未完... 〗
⇓⇓⇓
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孙来斌
人民日报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基础。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稳步前进。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稳步前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而深远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基础性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 未完... 〗
⇓⇓⇓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作者:隆国强
人民日报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需要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需要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 未完... 〗
⇓⇓⇓
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发展格局理论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马建堂
学习时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如何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了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以下简称新发展格局理论)。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划和开展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刻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意义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使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之基筑得更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使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高效。
〖 未完... 〗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作者:高祖贵
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这是我们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略擘画。
1 明确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战略自信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如今,我国发展已经走过本世纪第一个20年,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敏感。加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使得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不仅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新形势,而且将面临越来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此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依然存在?这是一个需要作出科学准确判断的重大战略问题。
〖 未完... 〗
⇓⇓⇓
促进新时代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作者:黄瑞芹
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既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促进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又释放了消费潜力、扩大了内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应认识到,我国社会保障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及时更新发展理念,努力健全制度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良性循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注意吸取一些国家陷入高福利陷阱的教训,避免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福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 未完... 〗
⇓⇓⇓
深入理解“坚持系统观念”
✐作者:詹成付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指明了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组织管理水平的方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强调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要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规律、建立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用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观点、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经济社会问题。我国的“两弹一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神舟”系列飞船等重大工程就是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的成功案例。实践表明,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是组织管理重大工程、重大事业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
〖 未完... 〗
⇓⇓⇓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关键在“融合”
✐作者:项松林 孙悦
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为新发展阶段处理城乡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机制上全面发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夯实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城乡经济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第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乡村产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要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第二,促进农业新业态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要从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打造融合载体等方面着手,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要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第三,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搭建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城乡之间要素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但是,从流向来看,主要还是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性”流动,而城镇要素向农村流动不畅。为此,需大力破除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改变过去把人力、财力、建设土地等单向度集聚到城市的片面做法,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未完... 〗
⇓⇓⇓
在脱贫攻坚中增进共识、发挥作用
✐作者:蔡达峰
求是
不久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强调,“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脱贫史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带领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帮困,履行基本职能,目睹了贫困地区和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亲身体验了万众一心共创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举
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是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心中的渴望。然而,消除贫困是个普遍的难题,需要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的保障。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我国能够解决千百年延续下来的数亿之众的贫困问题,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成就来之不易,意义非同寻常,既是对全球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也揭示了国家制度、政党作用与减贫事业的深刻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减贫事业具有不竭动力和巨大优势。
〖 未完... 〗
⇓⇓⇓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