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万象:新疆古钱币折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晓燕 李凯昂 发布日期:2025-03-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国钱币历史悠久,不仅承载着政治、经济、民俗等方面的历史信息,还演进出了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内涵博大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新疆古钱币种类多样、内涵丰富,有力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泉铸岁远,悉依中原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延续不断的中国古代钱币史是这一突出特性的彰显。

  “先民有作,龟贝为货;贵以文彩,贾以大小”(东晋郭璞《文贝赞》)。中国最早的货币是各式各样的海贝和龟甲。在新疆哈密、鄯善、和静等地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古墓中,出土了用以装饰和陪葬的海贝,表明早在史前时期,西域与中原、东南沿海等地就保持着密切联系,以贝为币、以贝为饰成为中华先民的审美共识。

  “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秦朝铸半两钱统一币制,金属铸币由此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主流。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中原王朝的货币在新疆流通。考古发现,新疆现存最早的金属铸币为西汉半两钱,而汉代五铢钱更为常见,遍布天山南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朝钱见于库车,北齐常平五铢钱在吐鲁番亦有出土。

  在新疆各地发现的唐朝钱币数量众多,版别亦有多种。尤其是“大历元宝”与“建中通宝”,虽以唐朝年号命名,却未见于唐朝铸币记录。这两种钱币诞生于安史之乱后西域与长安阻隔期间,由西域守军铸造,见证了驻守西域的唐朝将士团结一心,维护当地社会秩序稳定、商品货币经济正常运转的历史。

  宋朝钱币在新疆亦有大量出土。阿图什、奇台、木垒等地出土的宋钱,包含了北宋钱币的大部分品种。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西辽政权后,仿照中原王朝设帝号、年号,将汉文作为通行的行政公文,铸造的钱币也使用“康国通宝”“感天元宝”等汉文名称。

  元朝的铜钱、纸币“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明朝的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天启、崇祯通宝等,均在新疆流通使用。清朝乾隆年间,在新疆设立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等铸钱局,悉依中原式样铸造钱币。

  新疆古钱币如同一部连续的历史长卷,清晰展现出新疆作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发展历史。这些古钱币不仅是“大一统”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讲述者。

  铸新通变,传承发展

  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中国古钱币融合了古人先进的铸币技术与高超的审美艺术,新疆古钱币以其在守正中求变、在传承中创新的独特风貌,在中国古代钱币史上熠熠生辉。

  出土于新疆轮台、库车、巴楚等地的龟兹五铢铜钱及钱范,既传承了中原地区精湛的浇铸技术,又在材质选择上展现出因地制宜的创新智慧。据《汉书·西域传》与《水经注》记载,龟兹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因此,龟兹五铢钱采用了独特的红铜材质,开创了“红钱”之先河,这一传统自汉朝延续至清朝。

“光绪通宝九年十”正面及背面。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藏

  清朝铸造的“光绪丁未”“光绪戊申”等钱币,摒弃了传统的“年号+通宝”命名方式,创新采用农历干支纪名。光绪九年(1883年),为了纪念新疆建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库车铸钱局铸造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光绪通宝九年十”红钱。

  龟兹五铢钱、新疆红钱在铸币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币制一脉相承,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立足实际、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八纮同轨,向内凝聚

  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历程中,圆形方孔钱是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吕氏春秋》云:“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圆形方孔钱形制体现出古人对宇宙秩序的朴素理解,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统一、和谐、秩序的追求。

  从汉朝开始,圆形方孔钱这一形制便成为新疆地区通行货币的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龟二体钱、麴氏高昌国的吉利钱、西域突骑施汗国的突骑施钱、高昌回鹘国政权的回鹘文钱,直至宋元明清时期的金属铸币,都体现了圆形方孔钱形制在新疆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阿图什发现的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桃花石”有“大汗”“大汉”之意,泛指中国。该钱币虽在形制上与圆形方孔钱有所不同,但铭刻“桃花石”等字样,表明喀喇汗王朝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追求。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气质,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其中,“合”是主流,“交”是过程,“融”是关键。这一点在新疆古钱币中同样得到了体现。

  新疆古钱币上的铭文不仅有汉文,还出现过佉(qū)卢文、龟兹文、粟特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等多种文字。其中,汉佉文二体钱是新疆最早的自铸币,铭文为汉文和佉卢文合璧,正面用汉字篆书标注面值和重量,背面有骆驼或马的图形以及佉卢文。

新疆库车市友谊路墓群出土的古钱币(2023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发

  清代新疆红钱“乾隆通宝”正面用汉字铸“乾隆通宝”,背面用满文和维吾尔文标注地名。新疆红钱的铸造与流通,见证了清朝对新疆的有效管理。乾隆皇帝曾在审核红钱钱样时,写下“形犹腾格因其俗,宝铸乾隆奉我同”的诗句。清代《西域图志》对新疆钱法制式有这样的记载:“从各省之例,附彼处城名于其幕,而正面遵用天朝年号,以彰同文之制;幕文兼用回字者,从其俗也。”这种设计,既灵活变通,又统一规制,深刻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与包容。

  和平之声,蕃殖之财

  和平性是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基因。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更加紧密,加之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使中原通往西域和欧亚各国的道路更加通畅,丝绸之路呈现“使者相望于道”的繁华景象,而货币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新疆古钱币是中外友好交流、经济往来的物证。新疆考古发现的外国钱币,有贵霜金币、粟特钱币、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拜占庭钱币等。这些钱币反映出古代中国对待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放态度,以及跨国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的频繁。

  总之,新疆古钱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这些考古实物,讲好新疆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清代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号22XMZ068)阶段性成果。】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