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文明 发布日期:2020-07-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努力打造畜牧业品牌,锡林郭勒羊走向全国市场。 新华社发

  高质量打赢牧区脱贫攻坚战,是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国主要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盟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7548户16256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75户141人,贫困发生率从3.33%下降至0.03%,2个国家级贫困旗(县)、4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全部退出贫困旗(县)序列。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牧区反贫困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牧区现代化发展,是锡林郭勒盟一项长远而重要的工作。

  确保产业扶贫的持续性,夯实经济基础。近年来,锡林郭勒盟通过中央财政专项产业扶贫、京蒙对口帮扶协作、地方自主选择等形式,发展了一批带动能力较强、产业基础较深、市场前景较好的扶贫产业,形成了多业增收、“双察”产业(牧区发展察哈尔羊养殖业,城镇发展“察干伊德”传统奶制品加工销售产业)、“N+”产业带扶等产业扶贫模式。然而,当地仍然存在产业选择趋同、贫困户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对牧民而言,畜牧业是牧民相对熟悉、参与度较高,既适合牧区实际又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因此,锡林郭勒盟实施“减羊增牛”战略,构建“南牛北羊”产业布局,通过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产业增效带动牧民增收。在品牌建设上,勇于探索、敢于投入、持续发力,重点打造锡林郭勒羊(包括苏尼特、乌冉克、乌珠穆沁、察哈尔等次区域品牌)、浑善达克沙地牛、锡林郭勒马、苏尼特双峰驼等区域共享品牌。在牲畜饲养管理中,重视运用科学技术,使“智慧牧场”从一种新概念落实到牧民的生产实践中。在组织模式上,发挥嘎查(村)集体、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激励牧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各旗基层扶贫干部及驻旗、苏木(镇)、嘎查(村)工作队有效推行“六个精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发展将会更加注重综合发展,而常态化、普惠性的政策措施将针对全体牧民,而不仅仅是贫困户。因此,锡林郭勒盟一方面注重提升职业牧民、专业合作社、嘎查(村)集体等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能力,持续关注边缘户等弱势群体,精准识别,因人因户施策,弘扬互助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引导、扶持返乡牧民复产创业,使其充实到牧区各类产业中,为牧区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保持生态保护的高压状态,处理好草原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锡林郭勒盟提出,将全盟60%以上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再在草原开口子新上矿山开发项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区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草原生态的保护贵在保持人、畜、草三者的平衡,草原生态与牧民、草原畜牧业之间既存在索取关系,也存在给予关系,要科学调整草畜平衡等外在制度设计及禁牧封育等工程性措施,使外在制度更好地服务于草原生态内部良性循环。要时刻牢记干旱半干旱草原区严重缺水这一基本事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牧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矿产开发、种植业等高水耗、不合理用水需求,合理安排并限制发展大面积高产饲草料基地,有效解决河流上游不合理的截流建库问题,确保流域草原生态和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建立兜底性保障长效机制,化解返贫风险。疾病、残疾、自然灾害是牧民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锡林郭勒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等精准策略,切实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下一步,应把牧区常见病、地方病和疑难杂症纳入兜底性保障政策范围内,适当借鉴健康扶贫相关政策措施,比如健康体检、大病保险、商业险补贴、中医蒙医纳入医保等,并推广至全体牧民,堵住因病致贫返贫的下行渠道。同时,做好嘎查(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适度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借助社会力量,将教育扶贫、残疾人扶贫等特定扶贫模式推广至全体牧民当中。充分利用保险业保障功能,适时适度推广阿巴嘎旗牛羊天气指数保险等生产性保险项目,提高牧民防灾意识,增强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对口帮扶、党建引领、干部包联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实现从脱贫攻坚期阶段性的行政推动、行政配置资源、以生产为导向的发展方式,逐步向解决相对贫困,以实现牧区振兴为目标、常态化的市场驱动、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式转变。具体到锡林郭勒盟,要立足人口结构、资源禀赋、生产布局等实际情况,通过充实苏木(镇)组织机构、转变职能等方式,完善牧区组织模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锡林郭勒盟部分贫困人口和生态移民获得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及禁牧补贴,生产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促进搬迁户(包括禁牧户)稳定就业、有效增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计状况进行普查,了解其生产生活现状,完善相关政策,采取分类扶持措施,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