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三交史|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族报社合办】《万树园赐宴图》:民族团结的历史写照
来源:中国民族报 韩蕙如 发布日期:2023-08-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万树园赐宴图 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异军突起,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乾隆十八年(1753年),漠西蒙古杜尔伯特部首领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决定率众3000余户、1万余人投奔清廷,“以求永远生聚”。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重视,赐其大量金银绢帛、牲畜粮食,并编设旗分佐领,正式命名所部为杜尔伯特赛音济雅哈图盟,暂驻乌里雅苏台地区。

  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万树园连续多日设宴,热情招待赴热河入觐的杜尔伯特部首领等人。宫廷画家郎世宁等人奉旨所作的《万树园赐宴图》,生动再现了宴会盛况。

  《万树园赐宴图》是绢本设色画,纵221.2厘米,横419.6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从画面可以看出,彼时正当夏季,万树园郁郁葱葱,东北处耸立着八角木塔,侍卫站立在用黄布围成的“墁城”前方。万树园内居中位置架起了一座庑殿顶三楹门的蒙古包式帐殿,殿内铺着五彩勾莲纹地毯,后面设置了座位,两边摆着宴桌。在殿外两侧设有中和韶乐,乐生穿着团花红袍。执麾乐生立于东侧,在他的旁边有执司建鼓、编钟、瑟、琴、箫、笙、篪、排箫、埙、搏拊、柷等乐生。西侧站立着执司笙、琴、编磬、箫、笛、篪、埙、搏拊和敔等乐生。在帐殿门前铺设了苇席,两边设置了宴桌各两排,每排6桌,一共24桌。两边各搭建了一座小型的蒙古包,前有侍卫站立。东边还搭建有庑殿顶垂幔的帐篷3楹,内设14桌,桌上放置着各种丝织品、瓷器、玉器、玻璃器等赏赉品。在黄布幕围之外,立帐3座,有若干杂役正在切肉、打水。在万树园的东侧,还安置了西洋鞦䪈和“转云游”共3座,其前方的3楹庑殿顶帐篷内放置了方桌,摆放金罐和金葫芦执壶共5件。

  在画面的左下方,乾隆皇帝在文武官员簇拥下,缓缓进入宴会场地。3位前导武官走在队列最前方,其中一人手持云龙黄伞。有两位官员紧随其后,再后面是由二品文武官员组成的两列纵队。紧接着,前后各有8位舆士抬着紫檀雕花步辇,乾隆帝趺坐其上,头戴夏冠,身穿明黄色龙袍,外罩石青色四团龙衮服。舆士身穿小团花红色长袍,以绿带束腰。乾隆皇帝的两侧和后面有手执曲柄华盖、弓矢的扈从、官员、侍卫30余人。园内众人纷纷下跪迎接。宴桌东西两边相对而跪的是亲王至文二品大员,各两排,共54人。西边面向皇帝跪拜的人群中,前三排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及文武一二品官员共49人,后五排是入觐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随从共70人。

  这样的宴会场景,经由清代著名画师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之手,绘制成一幅栩栩如生的《万树园赐宴图》。整幅画绢地缜密,无接缝,系特织宽机画绢,可能是清代杭州织造所织。画面中不仅描绘了避暑山庄的美景,将万树园东西两侧的风光刻画于其中,而且真实反映了清朝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视。

  《万树园赐宴图》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绘成后,挂置于避暑山庄卷阿胜境殿内的东山墙上。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万树园赐宴图》作为表现这一重大现实题材的作品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被换下。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驾崩,《万树园赐宴图》作为其生前的纪念物被送至北京景山寿皇殿高宗神龛存放。清帝逊位后,这幅画由故宫博物院接管收藏,直至1975年重新装池后,展现在世人面前。

  《万树园赐宴图》是中西画法融合的例证、院画合笔的巨擘,表现了画师们高超的绘画技艺,也是帝王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民族团结的颂歌。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处理民族关系,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万树园赐宴图》继承了描写民族和睦这一重大题材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忠实反映了蒙古杜尔伯特部归顺清王朝的正义行动,颂扬了杜尔伯特部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一片赤诚,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视。因此,这幅画作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

(编辑:李翠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