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做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前贵 发布日期:2025-03-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然成为推动国家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固基石。对于高校而言,在这片培育时代栋梁的重要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党建工作,是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的关键之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

  深刻认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大意义。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与强烈归属感,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构建完善工作体系。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建工作体系方面,高校应当积极主动作为,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全面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建工作的各项事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整体规划与年度计划之中,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作为评价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推动工作高效扎实落实。

  加强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渠道。要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各专业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精心打造校园文化阵地,比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化长廊、文化墙等,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高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社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携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介绍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向社会广泛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主动走进基层社区、农村牧区,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进一步激发报国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保障机制。高校党委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建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主动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活动,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肩负起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重任。鼓励各专业教师广泛参与相关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内蒙古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