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在展览现场展示苗绣。
刺绣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项目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10月18日,记者走进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的“锦绣中国——刺绣公共教育展”,200余件(套)刺绣作品共同展示多姿多彩的刺绣技艺风貌,讲述创新发展的当代故事。
此次展出的“锦绣中国——刺绣公共教育展”,分为“黄河铺绮绣”“长江驭锦鸾”“木棉绽粤江”“丹曦映北国”“鱼龙舞南溟”五个单元,展品涉及全国多地区、多民族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绣种,如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京绣、苗绣、满绣、水族马尾绣等。
多姿多彩、广纳万象,是中国刺绣的一大特色。北方地区,满绣粗犷豪放、立体感强,蒙绣色彩绚丽、对比鲜明;长江流域,苏绣清雅脱俗、温婉雅致,蜀绣施针严谨、构图舒朗,湘绣形神兼备、质感强烈;南方地区,苗绣讲究对称美,水族马尾绣造型抽象而夸张,壮绣针脚细密、纹样丰富……置身于展厅,不同类型的绣品汇聚成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刺绣大秀。
展览开幕当日,一场畲绣服饰原生态展《畲华绽放》拉开了序幕。节目将畲族民歌、畲族服饰、畲族刺绣等非遗项目相融合,以畲族长篇叙事歌谣《高皇歌》为故事背景,结合走秀的形式进行演绎。
让苗绣传承不息,让手艺改变生活。贵州省级非遗苗绣代表性传承人龙禄颖,现场讲述自己带领家乡妇女开展苗绣技能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经历。“用好一针一线,带动乡亲致富。”龙禄颖说,这是她最初的创业梦想。在绣娘们的一挑一穿之间,一幅幅乡村“锦绣”蓝图如今正在实现。
摹红船之象,扬红船精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省级非遗项目台绣代表性传承人林霞创作的台绣作品《源》,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这幅作品以正红为色、桑蚕丝为材,运用台绣纤艺绣工艺技法、概念化的创作手法展现南湖红船。船身上下的56层绣字,寓意着56个民族团结一心。“当代刺绣应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融合,以彰显创新理念的表现形式,开拓刺绣新的境界。”林霞说。
一针一线,指上生“花”。在展厅一侧,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的绣娘们正在现场刺绣。“这幅苗绣作品是新娘喜服的装饰,表达了娘家人对新娘的祝福。”绣娘吴满金告诉记者。
中国刺绣集历史与文化、审美与实用、传统与时尚于一体,在“用”与“赏”之间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本次展览以作品结合工具、材料、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刺绣的发展脉络和当代面貌,让参观者在与刺绣的史、技、物、人的多重感受和互动体验中,收获亲切、生动的体认和感悟。
一代代绣娘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锦缎绢帛上绣出生动的生活画卷,这既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弘扬,也是绣娘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体现。展览策划方表示,希望本次展览能让更多人了解刺绣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以刺绣为媒,面向广大观众开展丰富的社教实践活动。通过不同民族、地域的刺绣作品,展现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标识,增强文化自信,为文化互鉴融通提供更多的对话资源。
开幕式上,刺绣传承人和艺术家代表共同宣读了《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跨界融合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为传统刺绣的跨界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锦绣中国——刺绣公共教育展”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大唐风韵(北京)影视有限公司、北京星天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该展览于今年5月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日。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