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服饰文化】“卧兔儿”:明清流行的冬日头饰单品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晓瑜 发布日期:2024-10-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寒冷的冬季,一顶毛茸茸的帽子可以说是最实用的搭配单品。其实,早在明代,我国女子中就流行一种美观保暖的冬日毛皮头饰,并且有一个非常软萌的名字——“卧兔儿”。

  “卧兔儿”究竟是何模样?

  明清流行的“卧兔儿”,又被称为“貂覆额”“暖额”,因其佩戴于前额发髻上,宛若一只毛茸茸的兔子卧于女子乌发之间而得名。“卧兔儿”不仅能够防风保暖,还有束发功能,且极具装饰效果。

  “卧兔儿”虽然有着与帽子一样的功能,但二者在形制上却有很大区别。“卧兔儿”是一款没有顶的条状装饰,不管长度和造型怎么变化,其顶部是中空的,条状的两头也是不缝合的。明清女子将“卧兔儿”佩戴于额间,可使发髻显得更加饱满,满足了当时女子“云鬓堆耸,犹如轻烟密雾”的审美需求。为了使“卧兔儿”更加华贵美观,一些女子还经常在其下缘正中间位置点缀珍珠或其他装饰。

  “卧兔儿”通常由貂鼠、水獭的皮毛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尤为达官贵人所追捧。清初《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载:“与珍哥新做了一件大红鱼窄袖衫,一件石青坐蟒挂肩;三十六两银子买了一把貂皮,做了一个昭君卧兔。”

  佩戴“卧兔儿”不仅能御寒保暖,还能映衬女子娇艳的容颜,使其显得肤白如雪,青丝如瀑。《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一回中,就描述了吴月娘因佩戴“卧兔儿”而更显美貌非凡:“灯前看见他家常穿着:大红璐绸,对衿袄儿,软黄裙子。头上戴着貂鼠卧兔儿,金满池娇分心,越显出他:粉妆玉琢银盆脸,蝉髻鸦鬟楚岫云。”

  “卧兔儿”是如何牢牢佩戴在女子的发髻之上的呢?清代叶梦珠曾在《阅世编》中提到:“今世所称包头,意即古之缠头也。古或以锦为之。前朝冬用乌绫,夏用乌纱,每幅约阔二寸,长倍之……崇祯中,式始尚狭……今裁幅愈小,褶愈薄,体亦愈短,仅施面前,两鬓皆虚,以线暗续鬓内而属后结之,但存其意而已。”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卧兔儿”应是中心毛皮两侧系有暗线,暗线隐于头发之中,并在脑后系结固定。

  根据传世绘画作品和文字记载来看,“卧兔儿”大致有三种造型:一种是中间宽阔,两端比较狭窄;第二种是中间狭窄,而两端比中间宽,有时候还兼具护耳的功能;第三种是两边和中间一样宽的长条形,也被称为“昭君套”,传说因昭君出塞时佩戴此种“卧兔儿”而得名。

金代宫素然绘《明妃出塞图》。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可见“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招幌。

  关于昭君套,明清文学作品和文献中都有记载。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牛首山打猎》中写道:“姬侍服大红锦狐嵌箭衣、昭君套。”清代平步青的《霞外捃屑》卷十有“按:以貂皮暖额,即昭君套抹额”等文字。《红楼梦》第六回也有关于王熙凤佩戴昭君套的描述:“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里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熙凤佩戴昭君套。

  “卧兔儿”缘何而兴?

  貂鼠皮、水獭皮自古就是奢侈、贵重的服饰材料,明清时期“卧兔儿”的原材料主要通过马市贸易,自北方进入中原地区。马市兴起于唐宋,发展于明朝,衰落于清代,延续千年之久。晚明是马市交易的高峰时期,北方皮货大量进入中原地区,丰裕的皮货商品成为“卧兔儿”流行的基础。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了南京商业的繁华,可见招幌上“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的字样,说明当时皮货交易是热门的生意。

  北方皮货的进入,不仅为中原女性带来了头上的“卧兔儿”,还有衣服上的裘皮缘边。在一些人看来,把贵重美丽的一面藏而不露似乎显得有些可惜,因此会在衣服的领、襟、袖、摆等部位予以装饰,称为“出锋”或“出风”,“外护袖以锦绣镶之,冬则用貂狐之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清代后妃冬天穿的绛紫色绸绣桃花团寿镶貂皮夹马褂,领、袖口和下摆都镶有貂皮,以显示出女性的雍容富贵之美。

  “卧兔儿”在明清时期的流行,体现了当时北方民族服饰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早在金代,女画家宫素然所绘《明妃出塞图》中的王昭君和张瑀所画《文姬归汉图》中的蔡文姬都佩戴着“卧兔儿”,表明“卧兔儿”这一服饰传统在北方地区由来已久。明成祖时,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使北方民族服饰风尚逐渐扩散,“卧兔儿”也广为流行。

  清代,满族本身就喜欢穿用各种毛皮制品,加之清朝廷实行的一系列改服易俗政策,使“卧兔儿”等毛皮头饰更为流行,百姓皆喜欢佩戴这种既保暖又美观的饰物。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云:“扬州鬏勒异于他处,有蝴蝶、望月、花蓝、折项、罗汉鬏、懒梳头、双飞燕、到枕鬆、八面观音诸义髻,及貂覆额、渔婆勒子诸式。”

  今天,大多数皮草服饰仍是皮在内、毛在外,这说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随着中原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繁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人们对服饰审美互相影响,毛皮服饰亦由最初的保暖实用进而增加了装饰功能。

《雍正十二美人图》之烘炉观雪中的“卧兔儿”。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