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载体。要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实践,实施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赋能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把旅游业打造成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挖掘新内涵。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各族群众就业增收,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加快建设旅游强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方面的作用,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魅力、激发团结奋斗力量的载体。
探索新思路。新疆是拥有全部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资源富集区,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谋划推进旅游兴疆战略,充分释放旅游潜力。一是推动文旅融合从单一要素融合走向全方位融合,从区域内部融合走向产业链融合,以开放式创新、自主创新等方式实现体系化融合。二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融合发展。实施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新场景,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数字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进旅游与文化、农林、商业、交通、城建、康养、科教、宣传等领域融合发展,推出“非遗+旅游”“演艺+旅游”等新形式,丰富旅游消费新方式,打造品质一流、特色鲜明、综合效益凸显的文旅融合新名片。
今年以来,新疆各大旅游目的地游客量持续攀升。
图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六星街,游客体验旅拍项目。 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构建新格局。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等不断深入推进,旅游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积极探索旅游多元化合作路径,持续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深化文旅领域国际国内合作。以东中部地区为主要方向,高层次、高频次、高效率推进小分队招商、会展招商、推介招商、援疆招商等,分享区域发展红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拓展政策创新空间,增强资源汇集能力,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服务和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发展保驾护航,吸引更多企业家到新疆投资兴业。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交流互动,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全方位嵌入。
谱写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构建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扩大就业、惠民富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支柱产业,新疆旅游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提升,“新疆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新征程上,要把握新疆旅游业发展黄金期,进一步补短板、强优势,促进新疆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升级,加快推动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迈进。
创新全域旅游新业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以文塑旅,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旅游业态,延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产业链条,坚持“一地一策”“一季一策”,开发全季旅游产品、冰雪旅游项目等,加大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引客入疆”力度。加大南疆旅游开放力度,打响特种旅游和沙漠旅游品牌。
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着力培育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旅游线路、旅游演艺、旅游宣传品、主题游活动。依托旅游市场激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丰富二次消费业态和数字产品,加快推动“新疆礼物”品牌体系建设,推出更多游客喜爱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
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效能。完善景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景点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用好各类媒体和援疆平台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精心打造“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暑期研学活动等品牌。
提升新疆文化旅游美誉度。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同心护旅”专项行动,持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多部门、跨地域、兵地联合监管机制,出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加大对景区管理、餐饮服务、旅行社运营等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