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是国之重器,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推动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台教育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教育帮扶等多项措施,积极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取得了突出成效,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深刻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了思想基础。
教育援青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自2010年启动对口支援青海工作以来,教育部组织召开多次工作会议,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大力支持青海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合作协议》等,推动青海省与援建省市签订多个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助推青海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0多年来,青海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赋能成效明显,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稳步前进,青海教育发展的规划图成为实景图,教育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实践充分证明,教育援青为青海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征程上,要围绕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海样板、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青海样板、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青海样板,深入推进教育援青工作,努力写好教育强国大文章。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明确深化教育援青的目标指向。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援青工作的核心指向,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浸润于教育协作、教育帮扶工作中。要上好民族团结这堂“大思政课”。以教育援青助力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效、满足青海各族人民的期待与渴盼、成就青海学子的愿望与梦想等为依托,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支撑,架构深化教育援青的主导内容。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主线贯穿到教育援青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结合青海教育发展实际,系统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挖掘整理教育援青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涌现出的模范集体和个人的感人事迹、广大师生对教育援青工作的真切感悟等典型素材,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广大师生深刻感受党和国家、各支援省市对青海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对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真诚帮扶,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导向,拓展教育援青渠道。教育援青既是帮助青海教育谋发展谱新篇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异地办学、人才支教、项目援建、资源共享、资金支持等实实在在的支持,让青海各族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要切实把握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导向,拓展教育援青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合推进的渠道,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
以教育援青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一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以人才“组团式”帮扶为重要依托,构建援青团队与受援学校“双向组团”模式,采取跟岗研修、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等方式,在提升教师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促进教师交往互动。
二是推广异地办学研学成功模式,探索适度扩充学校援建项目招生范围,促进各地各族学生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美丽校园。
三是数字技术赋能,开拓高效便捷的“云帮扶”渠道,联合打造“云课堂”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打造各族师生交流学习平台,在数字化联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