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美味梭子蟹
来源:中国民族报 徐楠 发布日期:2023-10-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夜深独酌蟹初肥(中国画)齐白石

  偶一日,读到大文豪苏轼任吴兴太守(今浙江湖州)时,为了换螃蟹吃而欣然赋诗,还自嘲是“馋太守”。其诗《丁公默送蝤蛑》云:“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诗人那副天真烂漫、幽默诙谐之态跃然纸上。一种小小的吃食,苏轼竟能认真赋诗,以人间烟火抚慰平生,温暖而又治愈人心。

  “蝤蛑”,一种螃蟹,又叫梭子蟹,甲壳略呈梭形,生活在浅海里。雄蟹脐尖而光滑,蟹螯纤长,壳面带青色;雌蟹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带有斑点。南宋《宝庆四明志》中有记载:“蝤蛑,并螯十足,生海边泥穴中,潮退探取之,四时常有。雌者掩大而肥,重者逾数斤。”

  唐代皮日休诗曰:“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全诗不提一个蟹字,却将蟹的形态勾勒得惟妙惟肖。鲁迅先生曾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其实,梭子蟹在我国的食用历史悠久,《周礼》云:“共祭祀之好羞。”东汉郑玄对此有注释:“好羞,谓四时所为膳食,若荆州之鱃鱼,青州之蟹胥。虽非常物,进之孝也。”蟹胥,就是把蟹剁碎,腌制后得到的蟹酱,而古代青州就是今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以此推断,蟹胥很可能指的就是用梭子蟹制成的蟹酱。

  魏晋时代的文人特别洒脱,把吃蟹当作高雅闲适之事。“蟹痴”毕卓,平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可谓潇洒之极,引起其他文人墨客的纷纷模仿。明代才子唐伯虎也在《江南四季歌》中写道,“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一年好景最斯时,橘绿橙黄洞庭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中,将海蟹螯足与熊掌相提并论,诗云“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咸”。元代画家倪瓒对螃蟹也极为钟爱,他与邱庞同一起编纂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详细描写了煮毛蟹和蜜酿蝤蛑的方法。

  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菊黄蟹肥,蟹秋之季,是食蟹者的“春天”。梭子蟹,是大海慷慨的馈赠,是海鲜中的佼佼者,吃起来满口生香,深得食客的喜爱。挑选梭子蟹也有诀窍,要选择蟹壳青、蟹腹白,且用手掂起来重一些的,这样的梭子蟹新鲜而饱满。

  梭子蟹的烹饪方法有多种,清蒸是最经典的制作方式。冒着热气、浑身通红的清蒸梭子蟹刚出炉,就让人垂涎欲滴,手稍一用力,蟹盖就整个儿从蟹身上脱离了。洁白细嫩的丝丝蟹肉、软滑流油的蟹黄、晶莹黏腻的蟹膏,一入口便在舌尖洋溢开来,迅即融化在唇齿之间,原汁原味,怎一个鲜字了得?

  当然,红烧梭子蟹也是鲜味十足,好吃到让人吮指。将梭子蟹刷洗干净,挤去排泄物,用刀从中间切开,一分为二。锅内放少许食用油烧热,姜丝下锅炒香,放入螃蟹,煎至切口液汁凝固,加入料酒、白糖和老抽等调料,再加入适量清水。大火将蟹煮透,翻动几下,让味道充分渗透,撒上葱花,关火出锅。红烧充分激发梭子蟹的鲜美,令人大快朵颐,欲罢不能,吃完连一点汤汁都不剩。

  新鲜的梭子蟹还可以生吃。宋人把生蟹称为“洗手蟹”,因为“盥手毕,即可食”。生呛梭子蟹就是原始的吃法,绝对挑战你的味蕾。将鲜活的螃蟹刷洗干净,放入容器内,倒入高度白酒,让蟹在其中醉生梦死,再加入适量的盐、糖、胡椒粉以及生姜、香料等作为辅料。这样做出来的呛蟹不仅保留了色泽完好的红膏,还融合了多种调料的滋味,咸香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金秋时节,正是梭子蟹肉肥味美之际,邀上三五好友,啖蟹之时,佐以淡淡的桂花、菊花之香,欢歌畅饮,如此抚慰凡人心,岂不快哉!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