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阆中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郭发仔 发布日期:2024-11-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位于川东北的阆中,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嘉陵江与翠屏山在这里一拍即合,舞出一个妖娆的造型来。在这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出阆中与众不同的坊间味道。

  阆中的晨曦,是被一碗牛肉凉面唤醒的。牛肉凉面,也叫牛肉臊子面、牛肉热凉面。阆中有“三天不吃牛肉面,走起路来打偏偏”的俗语,说的便是这牛肉凉面。将本地手工细面下锅煮熟后捞出,摊开散热至凉,再用香油拌匀。鲜牛肉切墩,拇指头大小,与豆瓣酱、山柰、八角、花椒调和,用文火小煨,直至肉粑汤稠。碗内用适当的韭菜、豆芽、芹菜打底,铺一层凉面,淋上滚热的牛肉臊子,原汁原味的牛肉热凉面便大功告成。吃凉面先搅拌,让热牛肉汤和金黄细面充分融合,互相提气。一筷子凉面便是一筷子欣喜,一天的精神全在里头了。凉面热着吃,是阆中人民的创意,冰火两重天,吃的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性情,品的是东边日头西边雨的格调。

  早间点心,来碗油茶馓子也不错。做馓子是细活:用盐水和面,抹上菜油发酵后,盘成藕状大条,再次发酵后将大条捏成手指般小条;撒上干面粉,两手一捏一甩,使之成紧致小条,绕在竹签上下锅油炸至金黄色即可。油茶是将糯米和茶叶经过炒制、熬煮而成的。金黄的馓子入嘴香脆,再喝上一口软糯清新的油茶,美好的一天从口腹的满足感开始。在阆中,油茶馓子既是平常生活早点,也是席上待客之物。

  白糖蒸馍,也叫保宁蒸馍(阆中古称“保宁府”),为清乾隆时期回族厨师哈公奎所创。其以上等白面为原料,不用碱发面,而是在适当温度下自然培植酵素,既保持面的清香,又溢出纯正曲香。圆形饱满的蒸馍中央,当地人还用植物染色剂盖上菱形红印,上有隶书“保宁”二字,拿捏在手,既欢腾喜庆,又有令人唏嘘的年代感。

阆中保宁蒸馍     朱丹摄

  川北凉粉是阆中古城小吃里的“农家别舍”。凉粉用新鲜的豌豆或者绿豆作原料,用小石磨研磨,经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过去的凉粉多挑担叫卖,或在街边、十字路口停放担摊,吃客要了小碗凉粉,自己加佐料搅拌,酸辣自定。阆中古城的川北凉粉,大多保持旧时传统,吃的是熟悉的味道,回味的是记忆中的老时光。

  阆中豆花算不上阆中美食中的翘楚,但绝对是阆中人情世故的招牌。在阆中,豆花或是早餐之选,或是下午茶的调剂,无论怎么吃,都有农家生活中的小资情调。选用当地优质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煮沸、点卤,最终形成细腻滑嫩的豆花。浇上简单调制的红糖水,放一把花生碎,小勺小勺地送入口中,爽滑而有嚼头,甘甜中带着清香。其实,阆中豆花的制作并不单一,所用材料和烹饪方法也不一而足,每个家庭都会融入自己的想法,百家百味,千人千法。

  阆中美味中,“张飞牛肉”是绕不开的。三国时期,张飞被刘备“闲置”阆中七年,他体恤民情、勤恳劳作,植树造林、挖井引水,惠泽当地民众。阆中人将精心制作的牛肉冠以张飞之名,可见民心之所向。做好的“张飞牛肉”外表黑红,切片后浅红带白,可单吃,也可蘸酱或辣椒面加重口感。其实,“张飞牛肉”制作繁琐考究,当地售卖的都是袋装成品,一般为牛肉干。牛肉干肉质干而不硬,润而不软,细嚼出味,快咽果腹,可做闲时零嘴小吃,亦可装盘上席。

  川菜麻辣鲜香,少不得保宁醋。在阆中的古城街巷,随处可见“保宁醋”的招牌,店铺门口或架起石磨,或堆放几口大缸,店铺内则是琳琅满目的粮食醋。始于五代唐长兴年间的保宁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麸皮为主要原料,以名贵中药材制曲,取当地井水为体,以数十道工序精酿而成。无论是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火爆腰花、锅巴肉片、肝腰合炒等传统川菜,还是家常凉拌姜丝、凉拌黄瓜,有了保宁醋的加持,菜味入口,咸甜酸辣齐备,色香鲜柔适中。

  阆中美味,绝不仅限于此,香酥鸭、红油小笼包、营山凉面、顺庆羊肉粉、川北锅盔等,每一样都反映出当地生活的质感与情调,是各族群众生活智慧的体现。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