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为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4周年,拉萨市第一小学组织师生参观西藏军区军史馆。 图片来源:拉萨市第一小学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西藏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在旧西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是贵族子弟,占西藏总人口95%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以上。《十七条协议》明确规定,“依据西藏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根据中央指示,中共西藏工委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多次酝酿协商,于1952年2月成立了创办拉萨小学的筹备委员会,负责办校事宜。学校的创办,遭到了西藏上层反动分子的激烈反对,他们不但签名反对建立学校,还以种种手段威胁准备上学的学生和家长。中共西藏工委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拉萨小学终于在当年8月15日正式开学。
拉萨小学的创办,是我们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西藏和平解放后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十七条协议》,但是西藏地方一些顽固分子阳奉阴违,不断制造事端,企图阻挠协议的贯彻执行。中共西藏工委立足实际,采取措施,调动上层人士的积极性,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大量的艰苦工作,拉萨小学的创办得到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广泛支持,拉萨小学成立了董事会,董事长由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兼任。在董事会领导下,拉萨小学设3位校长和3位副校长,其他6名副董事长大多由西藏地方政府实权派中的头面人物担任,这使学校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拉萨小学的师资水平相当高,既有从社会上聘请的教师,也有从进藏职工中选调的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总计40多人。
拉萨小学开学时,当时入学儿童有600余人,从上层贵族到城市贫民,各阶层的子女都有,其中藏族学生占90%以上,大部分来自拉萨、山南、那曲等地区,学校还收养了二三十名流浪儿童进入校园学习。学校将学生按文化程度编为十多个班级,每个班级都由藏、汉两名老师负责管理。拉萨小学的全部费用开支均由中央供给。学校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学生发放助学金。从社会上收养的儿童,住宿吃穿用全部由中央提供。1955年,拉萨小学的学生数量增加到1000多名,学校又新建了6间宽敞的教室和一个幻灯放映室,购置了2000多册藏文、汉文书刊和连环画。
拉萨小学校师生来源广泛,关系融洽。达那·晋美桑布曾担任过拉萨小学的教师,他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当初刚建立拉萨小学有汉藏两个民族的教师,大家都相互谅解,团结和睦,从来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教师在工作上形成热诚勤恳,踏踏实实的良好风气,学生很喜欢上这所学校。”
拉萨小学开办后,在讲授自然科学的同时,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西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引导学生和家长深刻认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增加社会各界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拉萨小学创立一周年时,《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拉萨小学一年来已有很大成绩》的文章,文中提到,“拉萨小学一年来切实执行‘发展西藏民族语言文字,提高藏族儿童爱国思想’的教育方针,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成绩”。
拉萨小学的创办开创了西藏教育史上的新纪元。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后拉萨开办的第一所公立小学,拉萨小学见证了西藏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学校基础条件、管理水平、师资素质、教学质量等实现长足发展,在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屡树新碑,屡建新功,为西藏各项建设事业输送了万千栋梁人才。
1956年,拉萨小学更名为拉萨市第一小学。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身育德,以行提智”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强精细化、制度化、人文化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级认可度、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