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探宝路上,骑骆驼走在最前面的为向导阿吉老人。茫崖市创建办供图
木买努斯·依沙·阿吉,乌孜别克族。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某骑兵团奉命进入柴达木剿灭流窜的土匪,阿吉老人作为向导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地质队远征柴达木探宝的日子里,他帮助地质队找水、寻矿、探路,为开发柴达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从西安出发的柴达木石油地质大队刚开进盆地,就遇到一个个下马威。要找矿,没有路,没有淡水,别说工作,生存下去都困难。
在地质队焦急徘徊于盆地的边沿而难以深入时,驻守在阿拉尔牧场的解放军某骑兵团向地质队推荐了为部队剿匪当向导的阿吉老人,他就居住在新疆若羌县。
地质队派工会主席王全福和部队指导员乘坐汽车,穿过荆棘挡路的红柳沟,翻越直插云端的阿尔金山,来到了新疆瓜果之乡若羌县。当阿吉老人得知地质队进柴达木遇到困难来搬他这个“救兵”时,爽快地答应再进柴达木当向导。
阿吉老人本来是新疆且末人,后来定居若羌。他在少年时代失去亲人,孤苦伶仃,被迫进入柴达木经商。从春到冬,他历尽千辛万苦,踏遍了盆地的山山水水,久而久之,心里装下了整个柴达木……
阿吉老人名不虚传,来到地质队后,很快就帮忙找到了淡水。哪个地质小分队生活工作用水供应不上,请他帮忙,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1954年6月底,地质队进盆地后进行第一次远征。葛泰生带领一支8个人组成的小分队,牵着骆驼,驮着淡水,从阿拉尔出发,经过红沟子到茫崖去。阿吉老人是他们的向导。
第一天,他们到达红沟子,旗开得胜,发现了储油构造和油砂。
第二天,在油泉子又发现了大量的油砂和地蜡。
第五天过去了,水只剩下两桶,不过百十斤。
第六天清晨继续上路。突然一峰骆驼倒在地上,它实在太渴了,大家请求:“给它点水喝吧!”可是这点剩余的水关系着整个小分队人员的生命安全。大家只好忍痛含着眼泪走开了。那骆驼拼着命从地上跳起来,踉踉跄跄地追赶主人,没有跑出多远,又栽倒在地上,再一次挣扎起来追赶,又倒下去,再爬起……足足追了五六里路,最后一次倒下去,再也没有动一下。地质队员都失声痛哭起来。
第七天,清晨4点钟,小分队就趁着月光赶路了。刚刚走出一段路,骆驼一个个昂起了头,拼命奔跑起来。阿吉老人兴奋地大叫:“这下可好了,骆驼闻到水草味了!”果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碧绿的草滩,茫崖到了,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
这一次远征探宝,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现了10多处油砂、地蜡和储油构造,葛泰生、阿吉老人和年轻的地质队员为开发建设柴达木立了首功。
从茫崖至马海数百里的路,也是阿吉老人当向导探通的。那一次,探路去的7个人,在上百公里的土林里被困了整整10天。每天,阿吉老人都不辞辛苦地爬到沙包上认真地查看地形,认准方向就指挥车子前进一段,一点一点,艰难地向马海前进。茫崖至马海的路终于探通了,后来那里建立了农场,也发现了气田,成了柴达木的“小江南”。
1955年9月,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率领专家考察队,首次考察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情况。阿吉老人详细介绍了柴达木各方面情况,并将自己收藏30多年、有几十种矿石样品的“百宝箱”交给考察队。此后,经中央批准,大规模勘探柴达木盆地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帷幕。
1957年4月,阿吉老人又为地质队带路,对他先前发现的各种矿藏进行了勘探测量备案。1957年8月,阿吉老人将他发现的石棉矿报告给国家,国家统一定名为茫崖石棉矿。
1958年,阿吉老人带领青海地质局柴达木地质专家勘探队,沿苏伦古、柴达木河流域,进行地质勘探测绘。1959年至1960年,阿吉老人给西北地质勘探局的地质测绘队伍带路,并向新疆地质勘探队详细介绍在昆仑山、阿尔金山中东部地区发现保存的各种矿石样品地点。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在北京举行。68岁的阿吉老人作为国庆观礼代表,应邀前往北京。
谈到国庆节这天观看群众游行的盛况,阿吉老人说:“想法太多了——北京真大,中国真大,要是我再年轻10岁,我要为中国做出更多的事情,添砖加瓦的事情——广播里讲的。”
1961年9月,阿吉老人为解放军在昆仑山区剿匪当向导,完成任务后一病不起。10月1日,他因脑血管破裂出血,处于昏迷状态。上级组织闻讯后,派直升机运送医疗专家组开展紧急救援,遗憾的是,阿吉老人于10月6日停止呼吸,享年70岁。
中共茫崖工委、茫崖临时行政工作委员会、青海石油局共同组成治丧委员会,于10月7日举行了追悼会,上千名职工群众参加。国家有关部门和青海省相关机构送花圈并致唁电。遵照阿吉老人遗愿,他被安葬在油沙山烈士纪念碑旁。1974年6月,他的墓迁至花土沟油田公墓,阿吉老人永远与柴达木相伴。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