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青海原子城:一个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
来源:中国民族报 韩安之 发布日期:2023-08-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1967年6月,由国营二二一厂承担研制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蓝天白云下,青海湖水边,是“两弹”的诞生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二二一厂就建在这里,也被称为“原子城”。这是一个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远景。 新华社发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决定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1957年下半年,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址工作启动。专家组踏勘了甘肃、山西、内蒙古、四川和青海选点,在认真研究并比较了这些地区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居民分布状况等条件后,最终选定青海省海北州境内的金银滩作为核武器研制基地。

  当时的金银滩,是青海湖畔水草最丰美的牧场。海晏县的各民族牧民世代生活在这里,但在得知这块草原对国家有更大的用途时,仅仅用时三天,牧民们就无偿让出了这片黄金草原。1279户6000多名农牧民赶着15万头牲畜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金银滩草原,向刚察县、祁连县等地迁徙。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中,牧民们拆下帐篷、赶着牲畜,穿过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历经两个月,才到达祁连县的托勒牧场。

  伴随长途跋涉而来的还有疾病,很多人倒在了迁徙的路上,牛羊因为饥饿和乏力,在途中大量死亡,两个月后,到达新牧场时,很多人几乎一无所有。“当时正是高原上的初冬,寒风呼啸,到处是厚厚的积雪。没有牛粪,我们就围坐在一起烧帐篷杆子和马鞍取暖;没有热水,我们就用雪水就着炒面吃;没有帐篷,我们就露宿在雪地上……”加布藏索南回忆说,“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搬迁,只知道国家好了我们才能好。”

  在“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下,怀揣浓厚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许多海外求学的学子纷纷放弃高薪与荣誉,回到祖国。有“抵得上5个师”兵力的钱学森,居里夫妇的高徒钱三强,后来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的邓稼先、朱光亚等,许许多多科技工作者,为了中国核武器研制,不惜牺牲一切,也要回归祖国。

  1956年,科技顶尖人才郭永怀回国时,面对学生和友人的不解,他只说:“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1968年12月,他从导弹试验基地返京途中遭遇空难。危急时刻,他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护住了夹在胸前装有绝密数据资料的公文包,遇难时年仅59岁。

  留英物理学家程开甲,在西北核试验基地隐姓埋名20年。有人曾对他说:“你如果不回国,成就会更大。”他回答说:“我不回国,可能会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放弃了本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基本粒子研究方向,投身戈壁荒漠,成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军人物。在得知自己将被调去原子弹研制组,并须长期隐姓埋名时,他毫不犹豫说道:“我愿以身许国!”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没有专业人员,科技工作者就进行突击培训,以老带新;没有图纸,就自己动手绘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立足基点。全国有关地区、部门、科研机构、院校和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中国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建设者们以坚强的意志、不朽的精神,在海拔3300多米、年平均气温不到零摄氏度的金银滩大草原上,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570平方公里,拥有核武器研制、试验、爆轰、指挥中心的原子城。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里,我国顶尖科学家曾为研制氢弹拼搏了两年多。当时,没有人知道氢弹是什么样的,为搞清氢弹“模样”,这些探索者手中只有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主要“兵器”是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颗火热的心、一个不知疲倦的大脑。原所长李德元回忆说,那时所有人都主动加班加点,以至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晚上十点劝大家下班。许多人抹不开情面假装离开,瞅个空子又回到办公室继续挑灯夜战。

  北京第六研究所(现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在没有外国设计参考、没有进口设备支撑的条件下,硬是凭着一股自力更生的劲头,在无数个夜以继日的赶工中建成了二氧化铀简法生产厂。1962年底,第六研究所提供了吨量级的高纯度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加速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程。

  昔日的原子城已经更名为西海镇,但它留下的红色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显厚重。如今,原子城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重点、青海省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展示基地之一。为充分发挥原子城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海北州实施红色旅游项目、推出红色精品线路等,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了集教育、休闲、体育、观赏、体验等业态于一体的红色文旅新模式。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