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清江岸边埋忠骨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郑梦凡 发布日期:2023-06-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七十七烈士纪念碑。图片来源:长阳县政府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曾经活跃着一支以土家族优秀儿女为主体的正规红军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以下简称“红六军”)。红六军创建后,积极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有力推动了鄂西革命根据地发展。

  鄂西南清江河畔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红六军的诞生地,是中国民主革命中开辟最早、坚持最久、影响深远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以贺龙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红色热土。红六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斗争,在战火硝烟、生死考验中,铸就了以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英勇斗争、顽强拼搏的革命大义,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气节为核心内涵的革命精神。

  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六军打土豪、分田地,在土家山寨点燃了革命烈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爆发后,中共鄂西特委根据中央精神,决定在长阳组织暴动。当时,土家族青年知识分子李子俊等一批党员在此开展活动,后有李勋、陈泽南、郑良品等人回到长阳发动工农运动。其中,李子俊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在北京读书,后考入北京大学,接受了进步思想教育,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勋曾就读于宜昌商业学校,后考入河南建国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南下广东,参加了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些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成为创建红六军的核心力量,并在以贺龙为首的湘鄂西前委的指导下开展革命斗争。坚定的革命信念使红六军将士把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在面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英勇起义,奋起反抗,誓死捍卫苏维埃,深受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在条件艰苦和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红六军将士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为巩固鄂西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爱党报国的赤子之心。

  英勇斗争、顽强拼搏的革命大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上级党组织先后派遣罗正品、龚良鹏、段德昌、李勋、陈寿山等人到长阳帮助恢复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秘密组织武装部队,开展武装暴动,同国民党反动统治顽强斗争。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长阳地区的革命力量历经了游击队、人民自卫团和保卫团、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等几个时期。从西湾起义到攻打县城,从打击土豪劣绅到突破国民党包围,红六军全军将士满怀革命热忱,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英勇斗争、顽强拼搏的革命大义。在革命形势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薄弱地区领导人民继续战斗,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红六军的英勇斗争正是生动缩影。

  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气节。虽然鄂西南山区环境恶劣,红六军的武器装备远落后于敌方,但是广大将士却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魄力。面对凶残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红六军将士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积极向群众宣传革命主张,鼓舞军民士气,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同时,破仓分粮,筹措军饷,整军经武,扩充武装,在游击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有效好用的作战方法。在反动势力的包围威胁下,红六军选择先敌而动,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扩大红军游击活动区域,扭转处于围困之势的被动局面。面对反动势力的穷追不舍和猛烈打击,红六军将士血战到底,用生命吹响冲锋的号角,用行动践行革命的誓言。1929年7月,国民党派出重兵“追剿”红六军,红六军被迫撤回资丘镇。在三面受敌、一面临江、敌我力量悬殊的险恶处境中,红六军背水一战,参谋长李子俊率队20余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时全部壮烈牺牲,军法处长陈泽南等70余人被俘后英勇就义,副军长陈寿山带领战士突围后为掩护其他同志英勇牺牲,军长李勋率40余人突围后被叛徒杀害。英雄的红六军舍生取义,拼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充分彰显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李勋率部突围的资丘镇挖掘出烈士忠骨77具,修建起“七十七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新征程上,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要从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踔厉奋发,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李翠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