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共同”的甘肃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甘肃卷》编纂工作领导小组 发布日期:2024-11-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因特殊的地理区位,甘肃成为各民族重要的交往交流交融区、多元文化的交流汇聚区,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稳定西北、经略周边、稳固边疆的战略要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生活在甘肃的各民族携手开拓了脚下的土地,使甘肃成为连接中原和边疆的坚固纽带。

  西汉时期,汉武帝战胜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部和休屠部,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以河西为前沿经略西域。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被纳入汉朝管辖范围,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此后,历代王朝都将甘肃作为稳固西北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要地。元初六年(119年),东汉在敦煌设置西域副校尉,敦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

  到了隋代,隋炀帝西巡登山丹焉支山,会见西域二十七国首领和使臣,魏晋之后中原与西域相阻隔的局面彻底打破。

  隋朝在甘肃设16郡、76县,唐朝设22州、67县。辽宋夏金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分立并存。元朝在我国行政史上首创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甘肃正式设省,辖7路、5个直隶州、4个府、22属州、24县。

  明代在甘肃设置“关西七卫”经略西域,设置“土流参治”性质的河州、洮州、西宁、岷州等西番诸卫作为推行治藏政策的桥头堡。

  至清代,康雍乾三朝历经多年征战平定西北、西南地区叛乱,甘肃一直是重要的保障基地。

  在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谱写华彩乐章

  “大一统”是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2000多年前,秦人从甘肃兴起、建立政权、独霸西戎,随后东出陕西、进军六国,始终积极整合、借鉴、吸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形成了以“天下大统”为特征的天下观并运用于政治实践,促进了秦国崛起,并完成最终统一。秦朝创建了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的一整套政治制度、运行模式和文化形态,此后,维护国家统一成为历朝历代始终不变的共识。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丝绸之路十分繁荣。河西地区多元文化相互融通,各民族彼此交流,天水、武威、张掖、敦煌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的国际性城市。

  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吐蕃萨迦派高僧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举行凉州会盟。双方以和平协商方式完成了对吐蕃各部的招抚,把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范围。

  在漫长的历史中,“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一体”观念始终深植于各民族内心深处,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在各民族共同书写悠久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纵观历史,甘肃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频繁、最深入的地区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陇东地区就有各种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周人崛起时,陇东地区方国林立,或与周人为敌,或互通婚姻。秦人从天水、陇南地区出发,凝聚西北各民族,融合秦人、西戎和周人而成新秦人。东汉时期,归附的羌人被迁徙至天水、陇西、河东等郡,推动了民族融合进程。

  隋唐时期,甘肃作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三交”的重要场域。唐朝三次与吐谷浑和亲,多次与回纥和亲,以强大的黏合效应促进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交融互鉴、互惠互利。

  北宋在吐蕃部族聚集的秦州、河州、岷州等地建立蕃学,对吐蕃子弟进行文化教育,加速了民族融合。元朝和明朝时期,东乡族、裕固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逐渐形成,奠定了今天甘肃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

  在各民族共同创造灿烂文化中担负融通发展使命

  甘肃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也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交融共生的重要区域,在这里儒学西行、佛教东进,推动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敦煌文化延续近2000年,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合的结果,呈现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亮丽底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无不争相效仿汉晋制度,推崇儒学,兴办学校,提倡农耕,佛道并重,呈现出文化繁荣、文教昌明局面。凉州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创造了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以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的鲜明特征,作出“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各民族共同培育伟大精神中增添厚重底蕴

  在历史长河中,甘肃是一个风云际会的舞台,也是一片气象万千的热土,继承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五代以及北宋时期,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沙州回鹘政权和凉州六谷蕃部联盟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派遣使者朝贡,接受中原王朝册封,体现了各民族追求“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明清时期,甘肃在屯田政策带动下,耕地面积扩大、农业人口大幅增长,各族群众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侵袭、发展水利事业,“黄河水车”“金张掖”“银武威”享誉天下,展现了各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时期,甘肃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赴国难,全力支援前线,40多万甘肃子弟以各种形式从军报国。拉卜楞寺五世嘉木样活佛带领藏族同胞积极支援抗战,1943年向国家捐献30架飞机、一万多张羊皮,体现了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甘肃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会师精神、西路军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莫高精神、八步沙精神等,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党的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和生命线工程,以丰厚的社会实践为基础,聚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以丰富的文化符号为蓝本,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省情区位为基点,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浩瀚的鲜活事迹为源流,广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汲古润今、推陈出新,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