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
来源:中国民族报 田青 发布日期:2023-09-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的《释名·释乐器》:“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意指琵琶弹奏时往前弹、往后弹这两个动作。在秦汉之际,琵琶不是指目前我们熟悉的曲项梨形的乐器,而是指一种类似现在的三弦,有着圆形共鸣箱、直杆,两边蒙皮的乐器,叫“秦汉子”,也叫“秦琵琶”。现在的琵琶,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世界上有一个乐器大家族叫琉特琴,这个弦乐器大家庭的乐器,都有一种梨形共鸣箱,都靠拨弹发声。在古埃及的壁画里,就发现了这种乐器。其后在欧洲,从中世纪一直到浪漫主义勃兴,这种类型的乐器有很多种,且深受人们喜爱。在中亚地区,例如土耳其等许多国家,也都有这样的乐器形制。

  在中国,我们现在的曲项琵琶是南北朝时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地区的。一般人提到丝绸之路,更多想到的是货物的流通,比如从西域传来葡萄、苜蓿、香料,中原传去丝绸、瓷器等。其实除了货物之外,还有更多“非物质”的、精神上的东西是通过丝绸之路交流的。从南北朝到唐代达到鼎盛的文化交流,除了佛教,最多的就是音乐。包括从中亚、西域地区传到中原的许多乐器、乐曲和音乐理论,都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结果。这些音乐来到中原之后,经过各民族音乐家不断的传承、创新、发展,逐渐和中原本土音乐相融合,最后成为今天我们国乐的组成部分。

  琵琶传到中原后,就像现在的“流行音乐”一样,迅速得到从帝王、皇族一直到老百姓的喜爱。粟特人是促进西域社会文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史籍习惯称之为“昭武九姓”。他们的音乐很繁盛,当时很多音乐家来到中原生活,并逐渐与当地的人们交流融合。北齐有一位音乐家叫曹妙达,就是来自西域的粟特人,到中原定居后,因为琵琶弹得好而“封王开府”,显赫一时。除了曹妙达,唐代的粟特人曹善才、曹纲等,也都是靠弹琵琶在中原得到令人艳羡的富足生活。

  琵琶在刚传入中原时,还保留着游牧民族乐器弹奏的一个特点,即横抱琵琶。因为它是马上之乐,人骑在马上,右手要弹,左手除了按弦,还要作为乐器的支点,所以我们从敦煌壁画里看到的从北齐到唐代的琵琶都是横抱怀中。琵琶后来变成今天竖置于腿上演奏,是因为传入中原后,逐渐适应农业文明的生活习惯而产生的变化。中国人在宋代之前还没有普遍使用现在这种高的家具,宋以后才逐渐流行高的桌椅。既然不再骑在马、驼之上,而是端坐椅上,琵琶也就可以安稳地放在腿上,由原来的横抱变为竖抱,左手不必再托着琵琶起承重的作用,于是可以更大范围地在琵琶的弦上自由地游走,丰富了乐曲的技巧和表现力。

  唐代的裴神符是一位琵琶改革家,他第一个废拨用手,直接用手指弹弦。这样不但更灵巧、更方便,而且以指直接触弦,不再借物触弦,能更好地促成人琴合一的境界。琵琶这件从西域传来的乐器,经过各民族音乐家的不断改造,将它立起来弹奏,解放了左手;用手指代替拨子弹奏,解放了右手,极大地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成为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巧妙融合的例子,使中国琵琶成为琉特琴家族诸乐器中技巧丰富、特色独具的乐器。

  目前在中国,只有南音演奏时还保留着从南北朝到唐代琵琶的演奏方式和形制,不仅仍旧横抱怀中,而且用拨子弹奏,这也是南音成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原因之一。

  (本文选自《中国人的音乐》)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