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诗经·格萨尔》:同脉共舞传千年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伟科 发布日期:2025-04-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舞剧《诗经·格萨尔》剧照。刘海栋摄

  作为2025年“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优秀剧目,舞剧《诗经·格萨尔》于4月11日、12日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演出。该剧由那曲市委、市政府与浙江援藏指挥部共同打造,是一部凸显汉藏民族文化同根同源的艺术作品。

  《诗经·格萨尔》取材于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和讲述雪域英雄格萨尔王传奇的《格萨尔》。创作团队深度挖掘两部经典的文化精髓,在“同、融、美”方面下功夫,充分融合汉、藏等多民族的民俗、诗词、文字、舞蹈、乐器等元素,以《诗经》采诗官与《格萨尔》传唱艺人作为明线,“火、水、结”作为暗线,将这些文化元素有机串联起来,同时借助数字手段呈现背景影像,生动表达了中华文化同宗同源的历史,有力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

  舞剧以“星河之光”开篇,分为“源、路、梦”三大篇章十五幕。内容上既有取材于《诗经》的女子群舞《蒹葭苍苍》《凤凰于飞》,凸显格萨尔王英雄气概的说唱《格萨尔王》和《英雄足迹》,也有展现汉藏农耕文化、体现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其耕泽泽》,以及体现民族融合的《悠悠我心》《茶城欢歌》《鼓舞中华》等表演。笔者作为特邀编导,带领团队参加了该舞剧的舞段创作。

  在舞蹈创排上,主创团队在重视艺术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审美格调与意象张力,确保每个肢体语言都能精准传递创作意图,最终达成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在《蒹葭苍苍》这一段落中,重点通过舞蹈演员的手部、腰部动作,创编出一系列连贯的舞蹈段落。演员们站在舞台装置的边缘起舞表演,通过舞蹈影像以及灯光的勾勒,在音乐的辅助下,一幅在芦苇丛中嬉戏及盼夫归的画面徐徐展开。

  在男子独舞《凤凰于飞》中,舞蹈演员首先以手部的律动带动头部动作,点线般的顿挫感仿佛展现了一个破壳而出的新生命。当他站起身昂首挺胸向舞台后方冲去时,双手如展翅般迎风翱翔,而舞蹈影像生成的一双大翅膀则从其身体两侧延展,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该舞蹈以凤凰涅槃喻示英雄重生,为后续舞段作了铺垫。

  而在《其耕泽泽》这一部分,编导利用手持爬犁、簸箕等道具,展现了中原和边疆农耕文化的融合,使观众感受到农耕的乐趣。特别是所有舞者向前和向后飞奔的洒脱感,恰似丰收时节的欢乐与释放自我的享受,展现了与天地同乐的意境,扩展了剧目的美学维度。

  《诗经·格萨尔》的舞台装置和视觉影像技术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性。舞美设计将一个可以开合的大圆盘铺开在舞台上,通过其灵活的移动和各种造型,配合舞蹈演员的表演,呈现极佳的画面感。在舞段《英雄足迹》中,四位格萨尔说唱艺人先是站在大圆盘上,仿佛置身“山峰之巅”,向众人讲述格萨尔王的英雄事迹。当他们由高处移步至低处时,两侧的舞台装置也引导扮演战士的男舞者从两边汇聚至中央。“空间切换”的形式,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舞蹈所表达的内容。

  舞台上的巨大可翻转铜镜与背景的椭圆纱幕也是本剧舞台设计的一大亮点,二者配合吊装组合的弧形侧幕布景,使整个空间更具立体感。轻盈的纱幕与光影投射相结合,于光影交错间营造出一种梦幻深邃的视觉效果,引领观众沉浸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体验跨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

  随着帷幕的降下与再次升起,一首悠扬的谢幕曲缓缓响起,西藏那曲市的风光通过荧幕映入观众眼帘。视频中,《诗经·格萨尔》这部“史诗巨著”缓缓合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绵延,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仍在持续深化。

(编辑:魏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