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繁科学家传记丛书”开篇之作,《把甘甜献给你——吴明珠院士传》以近30万字的体量,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瓜类育种专家、新疆甜瓜品质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吴明珠的壮丽人生。作者刘颖用饱蘸深情的笔触,还原了一位科学巨匠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将戈壁风沙中的一粒科研火种淬炼成照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璀璨光芒的历程。
细读传记,读者不仅能深刻感受到吴明珠的人生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的漫长征途,还能看到各民族团结奋斗、共筑美好家园的图景,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在平凡与伟大的交织中熠熠生辉。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前身之一)毕业的吴明珠,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但她却一直“想到最艰苦的地方放飞梦想”。两年后,她毅然决然地踏上西行的征途,奔赴新疆。彼时的新疆,农业基础薄弱,瓜果种植技术落后,但在吴明珠眼中,这里却是实现理想的广阔天地。她告别深爱的亲人,一头扎进吐鲁番的茫茫戈壁,开启了改变新疆瓜类种植历史的漫漫征程。
吴明珠是自武汉溯洄到重庆的“长江女儿”,是戈壁滩上的“阿依木汗”,是辞官归田的“瓜专员”,是海南岛上的“候鸟瓜痴”,她的足迹一直随“南繁北育”“南移东进”而远行。她夏季和秋季在新疆的瓜地里忙碌,冬季则奔赴海南南繁基地继续她的育种工作。吴明珠把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瓜田和那些承载着希望的瓜苗看得比什么都重。哪怕到了八十高龄,她依然奔波在新疆与海南之间,践行着“南繁北育”的使命。
书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吴明珠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育种工作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持久战。培育一个优良品种往往需要8到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其间还要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挫折,吴明珠却始终坚持不懈。在她的努力下,一个个优质瓜种相继诞生。这些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结出的瓜口感香甜,很快在新疆大地推广开来,成为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艺术表达上,《把甘甜献给你》呈现出科学精神与民族团结的双重叙事张力。从梳着两条大辫子的漂亮姑娘到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吴明珠在吐鲁番盆地度过了半个多世纪,不仅与哈密瓜结下了终生情缘,更与新疆各族乡亲结下深厚的情谊。她在新疆大地播下的,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种子,更是民族团结的情感种子。
书中描写了吴明珠在上世纪50年代入疆之初,住在维吾尔族乡亲摩沙老爹和艾沙妈妈家里,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吴明珠要种试验田,摩沙老爹和乡亲们无偿为她提供土地、种子和肥料。她用科学方法种瓜,还和摩沙老爹“打擂台”,比试种瓜本领。摩沙老爹和艾沙妈妈很喜欢这个汉族女儿,还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维吾尔族名字──阿依木汗,汉语意为“月亮姑娘”。
书中还写到一次大风把吴明珠辛苦培育的瓜苗连根拔起,农民试验小组的年轻人在狂风中舍命奋战,才保住了她十几年的科研心血。各族兄弟姐妹的这份感情,吴明珠铭记于心。每每培育出新的甜瓜品种,她都会走村串户送种子上门,鼓励乡亲们种植,并传授他们栽培技术。哈密瓜种植为新疆千家万户铺就“香甜”致富路。
如今,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后,吴明珠全然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亲人,但她初心不改,时不时嘟囔着“瓜该授粉了”。一提到瓜,一提到新疆,一提到维吾尔族乡亲,她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在作者笔下,吴明珠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也是一位充满温情的普通女性,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家庭生活。她的丈夫杨其祐也是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夫妻二人共同在戈壁滩上辛苦耕耘,发挥科技的力量。这份志同道合的事业追求和相濡以沫的真挚爱情,成为吴明珠科研道路上的有力支撑。作者多角度的人物塑造手法,使吴明珠的个人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也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纵观这部传记,作者采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将吴明珠的事迹娓娓道来。一个个故事如珍珠般散落在传记当中,串联起跨越地域的“甜蜜共同体”,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温情与力量,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像吴明珠培育的甜瓜一样,散发着持久而浓郁的芳香。
(编辑:魏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