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墙上的风景
来源:云南日报 梁刚 发布日期:2023-06-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如果你走进南盘江弥勒段数十里河谷深处的朋普镇齐格村委会,到半坡、区米几、领格、旧寨这些村落,会看到,在村中的大道小巷,只要是陡坡的道路,一边的土墙、砖墙或石墙墙壁上,都会挂着一把一米长的铁铲。齐格村委会是彝族阿哲人和傣族居住的地方,但在墙壁上挂着一把铁铲,可不是民族风俗。

  这里的土地大多像布片般挂在大起大落的群山上,机械基本无法使用,如百年前一样,牛还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也就是书面上写到的“力畜”,因而,家家户户都养着最适宜在陡峭山地耕耘和在崎岖山径上拉肥运粮的黄牛,土地、人手多的人家,三头五头,就是一个单身汉,也要有一条耕牛才能过活,这些牛,一家比一家养得孔武,一家比一家养得精壮。

  而山里的大人小孩都知道,无论是清晨在炊烟中出牧,或是耕作一天在暮色中回村,只要爬坡度大的道路,牛、马羊都会生理性出恭:拉下大堆小堆的粪便。前两年,我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刚到村子,路过这样的地方,牛粪成堆,苍蝇成团,臭气扑鼻,尽管我在农村长大,还是几乎无法落脚,连呼吸都感到吃力。

  齐格是弥勒市的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战役打响以来,村里的发展有目共睹。齐格村委会地处朋普镇东部,过去是典型的边、山、穷、小的山区村委会。受地理位置和基础条件等限制,村子以外全是荒山,产业发展缓慢,村民收入微薄,外面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与齐格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形成的强烈反差,为了使齐格村“绿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下定决心要在产业上大干一场。面对产业路不通、生产用水不足等难题,大家没有畏难不前,积极向上申请项目资金,带头发动群众出工出力修路,仅用一年时间就打通了5个村民小组的进村道路,解决了农作物运输难的问题。

  那几年,就在这方水土,我像乡村的测绘员,内心恨不能装着千山万水,身上一有汗泥味,狗不咬,鹅不啄。我建立的扶贫档案,有长篇小说《红楼梦》一样厚。我记得,村民那淳朴的笑,纯净的爱,他们的贫苦,真实的痛苦迷茫,和我们一起促膝制定决胜贫困攻略时的兴奋;我记得,亲近水土时那些粗粝的细节,在种植冬早菜豆的沙地,久违的悸动,从赤足传来,哦,砂地,竟是烫的。热土,从纸上熟稔的形容词,重新落实到本来。砍甘蔗的人群,每个动作,都闪耀神性之光,我加入其间,经年握笔的手指触到毛刺刺的疼痛,直起腰杆,我却惬意地在心底喊出声来。

  产业结构单一,是齐格村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我们扶贫工作队和村党总支四处寻找良策。在镇党委、政府和挂联单位——弥勒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引进芒果、小米辣、香椿、李子等收益较高的产业。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赵金华带头种植芒果、香椿、辣子、李子,并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40余人先后赴广西田阳、巴马及江边乡等地参观学习,使群众看到了新产业的高效益,逐渐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村党总支还牵头成立齐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齐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带领下,村民们抱团发展,通过努力,全村种植芒果4000亩、香椿900余亩、李子300余亩,村民收入翻了三四番,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文明改变了人类的住房,但没有同时改变住房里的人。村组人居环境卫生状况却让人摇头。在这里我要说,像中国大部分山区的农民一样,齐格的村民大多像辛勤的蜜蜂,一生都在养育他们的土地上劳动,热爱和创造。每天,他们与光明一起开始工作,与大地一同沐浴阳光或风雨。但多少年来,村民随地乱扔垃圾,吐痰习以为常,柴草、牲畜粪便随处堆放,村中垃圾成堆,有不少人家甚至连厕所都没有,跑到房前屋后的林子或庄稼地里解决。我们刚驻村那段日子,尽管晚上用手机照明,还是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村路上猪牛布下的“地雷”。

  面对这让人头痛的现状,我们工作队会同朋普镇和挂钩扶贫单位市委宣传部,一起向乡村环境整治发力:经常性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开展卫生大扫除、修建垃圾池、帮助贫困户收家治家,选几户样板,组织其他村民去参观,还开展卫生家庭好中差评选,在宣传橱窗里公开对好的人家进行表彰。这期间,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赵金华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两公斤钢筋制作了一个圆形的架子,只要用一只旧化肥袋往上一套,就是一个简易而且容量很大的“垃圾桶”,村上出钱成批制作,每户分发一个,并督促使用。齐格村小组组长普自能是当地唱山歌的好手,他用本民族话唱的山歌也穿插着乡村卫生整治的内容:脱贫致富日子好,干净整洁疾病少;家庭卫生搞得好,小伙子媳妇最好找……

  我们工作队也曾组织村组干部和贫困户到环境卫生搞得好、且同样是彝族同胞居住的巡检司镇乌崩村委会取经。回来后大家马上动起手来,对沿线道路进行了绿化美化,平整绿化用地、清理杂草、石块及垃圾,覆土播撒花卉种子,栽植绿化树。在各个小组村中的道路两边,村民的房前屋后,用青竹编织成的一道道绿色的栅栏。应季的山花缠绕着的栅栏,生机盎然的野草簇拥着的栅栏,它美丽着古朴而又富有生机的山村。

  在齐格,一切向新向美的变化在悄然进行且活泛如南盘江水。以前,村人在一起吃喝时,总会放着一大桶矿泉水,而只有一个碗,大家都用这个碗倒水喝,而近来我高兴地发现,在这样的场合,矿泉水旁,已经放着几大摞纸杯。喝水时,各取一个。齐格6个村小组村村都配备了一个保洁员,每个月600元的薪酬。村委会所在地腻落江村小组,是人口最多的村子。早晨醒来,我们工作队员、村干部只要不到外村,就在南盘江的拍岸惊涛声中,分头和许文生、白秀珍这对傣族老夫妇打扫村里和村委会内外的卫生。随后,我会到南盘江边,掬起波光潋滟的江水,洗一把胡子拉碴的脸,顿时身心清爽。我常联想到齐格人的生活就像身边的大江,有丰沛的源头、明晰的方向、踏实的节奏、跃动的生命。对,这是好时代才有的新气象。

  墙壁上挂铁铲,也是大家在乡村环境整治中想出的点子:当牛在村中的坡路上拉下粪便时,跟在牛身后的主人只要从墙壁上随手取下铁铲——这对农人来说十分趁手的农具——三下五除二,把牛粪铲到路两边的菜园或摆放在一角的粪筐,道路就干净了。即使牛的主人有时来不及铲,只要路上有牛粪,走路的人见了,无论党员、结对帮扶干部,还是教师、学生、一般群众,都会自发地从墙壁上取下铁铲……

  作为工作队员,我常走村串寨去落实扶贫任务,在齐格,在半坡,在区米几、领格、旧寨……就多次使用过墙壁上的铁铲,即使在下霜的清晨,握着铲柄,我似乎也能感觉到一种温暖,身高一米八的我,弯下腰来,三五分钟的劳动后,直起身,拍拍手,把铁铲挂回原来的位置,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踏实和舒坦。

  今年二月的日历刚刚翻过一半,我又回到齐格村,看到了久违了风景:南盘江河谷的春天总是来得很早很早,一棵棵高大的木棉树便满树花朵,立于江两岸,对着江湾久久地打量自己的红颜。在年年相似的春风中,旧的一页已然翻篇,新美家园加速拼图:青翠的玉米地哗哗迎风,男男女女正在掰早玉米,这是新的年度河谷最早的收获。阳光,照耀着河谷,照耀着大地上的劳动者。大江春潮浩荡,牧鸭人钱正中站在竹排上,向我露出一张被汗水打湿的笑脸,满江的鸭子也抬头望着我,张开了它们扁大的嘴巴,钱满玉姑娘正在花椒苗圃浇水,复制出一道比一道绚丽的彩虹;山坡上,大片大片的香椿正在发芽,是四季香椿,我参与发放的香椿苗,是78680株,被37户贫困户领走;普雨龙前年嫁接的46棵桃树正在开花,山坡上像披了一层嫣红的毯子,河谷,将在秋天变成果篮。大片大片的芒果树花团锦簇,闪着芬芳的光泽,第一批850亩已经种下第四年,今年可以挂果。在芒果地头,最会唱山歌的普中林在放牧他的羊群,他告诉我,才两年不到,羊群的队伍增加了一倍,达到50只……哦,奋力劳作的身影,总是自带光芒。我在心里念叨:这就是我们的山河,一片片春色,铺展在幅员辽阔的祖国……

  当然,我还看到了挂在村道两边墙壁上那一把把铁铲,那一根根孩子手臂粗的栗木上,有带汗的指纹、热度,像一根根接力棒,正在传续,同时成了河谷深处一道别样的风景!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