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农事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青松 发布日期:2022-08-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头一眼看到他时,感觉他有点像演唱《蒙古人》的腾格尔,脑袋亮亮的,眼睛不大。他叫常小刚,1983年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个苏木。

  常小刚在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拥有一个农场。历史上,张家湾种植的葡萄远近闻名。在这里早年间种植的葡萄,如今都长成了古树,疙疙瘩瘩,虬枝横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常小刚看准了这个地方,就把它承租下来,搞成一个半传统半现代化的农场,以种葡萄为主,葡萄架下种西红柿、大头菜、西葫芦、马铃薯、芹菜、苋菜等蔬菜,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用原生态农作法,种出好吃的瓜果蔬菜。

  一个朋友给我捎话,说常小刚读了我的新书《北京的山》很有些感慨,认为此文写出了山的品格和山的精神,更主要的是他的别名叫铁山——名字是他爷爷起的。常小刚说,他小时候体弱多病,爷爷希望通过铁山这个名字增强他的体质,也希望他长大成人后,像铁山那样沉稳、可靠,坚不可摧。常小刚认为,能够理解山的人,一定跟他的心是相通的,他很想见见我。

  于是,在一个周日下午的酷暑中,我走进了常小刚的农场。他先带我到了一块有水的地方,那里是一方水塘,芦苇、菖蒲、菱角、荷花等水生植物环绕并覆盖了水塘四周,中间的水面上有一只鸳鸯在游动觅食。鸳鸯一般是成对成双活动,怎么只有一只呢?“嘘——!往苇丛里看!”常小刚压低声音说,“里面还有好几只呢!”我定睛细细观察,发现苇丛里的确有东西在簌簌抖动,芦苇轻轻摇曳,荡出绵绵水波。

  常小刚告诉我,水塘里原本有两只鸳鸯,是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落入的。他以为这两只鸳鸯在冬季来临之前一定会离开水塘,飞往南方。可是直到入冬的头一场大雪降临,这对鸳鸯也没有离开的意思,它们居然选择留下来。怎么会留下来呢?鸳鸯是候鸟呀!看来,自然中的一些事情还是可以改变的。

  水塘里有甲鱼、草鱼、鳙鱼、泥鳅,还有青蛙、癞蛤蟆,也有一些浮游生物。水塘自身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冬天,常小刚每隔几日就要凿冰,捕捞水塘里的甲鱼。这就客观上给鸳鸯凿开了一块水面,虽然区域不大,但也足够鸳鸯觅食活动了。是呀,与其费力长途迁徙去南方越冬,还不如省下力气留下来呢。小水塘里食物丰富,它们自由自在,其乐陶陶。

  繁殖期到了,那对鸳鸯在芦苇丛用芦秸和水草筑了一个简单的巢,并产下六枚蛋。可惜,孵化时不慎弄碎一枚,还剩下五枚。孵化期一过,水塘里就增加了五只小鸳鸯。呀呀呀!嘎嘎嘎!小水塘里充满生命的律动。

  我问常小刚,这个水塘叫什么名字呀?常小刚说,还没有名字呢!李老师是作家,给起个名字吧。我问,水塘多大面积呀?常小刚回答说,半亩左右。我说,那就叫半亩塘吧。常小刚连连说好。

  听常小刚说,他还打算在这水塘边上搞帐篷宿营地。来农场的朋友,喜欢野外宿营的可以住帐篷里,晚上数天上的星星,听水塘里的蛙鸣和草丛中的虫语。

  离开水塘,经过一片西瓜地时,忽闻公鸡打鸣声——咯咯咯!咯咯咯!原来,不远处就是农场养殖区了。羊圈鹅舍鸡舍鸭舍掩映在一片树林中。

  常小刚的父亲母亲负责饲养照看这些活物。父亲今年73岁,母亲69岁,两人各有分工,父亲牧羊,母亲捡蛋。

  母亲捡蛋尽职尽责,每天能捡几十枚蛋。母亲提着柳条筐捡蛋时心里欢喜,有时还哼几句只有她自己能听懂的蒙古族小调。

  清晨,父亲起床后头一件事就是把羊放出去。农场的四周到处是野草和蓬蒿,不牧羊真是可惜了。父亲遵循自然法则,沿袭故乡传统的放牧方式,采取轮牧制——到农场不同的区域牧羊,10天一轮牧,此处的草刚吃完,彼处的草又长起来了,如此往复循环。

  羊是内蒙古西乌珠穆沁草原的波尔山羊,毛色黑白相间,下巴上有一绺胡子,善奔跑,能攀岩。可惜农场里无岩可攀,波尔山羊浑身的能量无处释放,就用前蹄咔咔地刨地。父亲也不干预,点燃一支烟,吸上几口,蹲在一边看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常小刚真正的创业是从2019年开始的,其间尽管也遭遇了葡萄和黄桃被冰雹砸成泥的惨痛之年,但他还是咬牙熬过来了。如今,张家湾这个农场只是展示农产品的窗口,事实上,更广大的产业链已经延伸到内蒙古草原、祁连山牧场和北大荒万顷良田,以及全国数个绿水青山间的森林康养基地和深呼吸体验地。

  转来转去,已是傍晚时分。

  到了这个时候,晚饭不能不吃了。餐桌上的菜已经摆好,硬菜除了手把羊肉,还有铁锅炖大鹅。别的菜有凉拌马齿苋、凉拌黄瓜、蒜蓉烧苋菜,还有金黄的摊土鸡蛋。主食是香喷喷的葱油饼。

  是的,在常小刚的农场里,我感受到的是一些新的东西,那是一些与我们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的东西。或许,那些东西有别于以往我们对传统和现代的理解,有别于以往我们对土地和农事的认知。

  那些东西具体是什么?

  ——不好意思,我一时还很难说清楚。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