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初探杨梅州
来源:中国民族报 景艳 发布日期:2022-07-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杨梅州大峡谷 李安摄  

  从福建宁德市寿宁县城关出发,沿县道往西北方向行驶20多公里,至坑底乡司前村,便进入了杨梅州。正是杨梅成熟的季节,杨梅州其实没有杨梅红。那个在相框中见过多次的古廊桥安静地伫立在浅流之上,100多年前,它是两省三县别无选择的通道,如今的杨梅州桥,更像是历史精筛遗存的地理标识,在连绵的群山翠岭、曲折蜿蜒的峡谷中心,卓然不群又朴素低调。以此为出发点,循着木栈道向下,沿着乱石杂沓的河床,向着云雾蒸腾的方向,便能一探秘境之幽。

  雾气将远处的山峦变得迷离,近处的山水显得愈发清晰。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仿佛都吸饱了水,稍稍一用力,就能踩出一鞋的水印。没走多远,就感觉脚底打呲溜。向导劝我们放弃,说后面的路更加难走。来都来了,难不成一场雨还能把人给憋回去?

  下到谷底才发现,这里基本保持着未经开发的原始状态。那集聚了人类智慧的杨梅州桥,以其稳妥规制的“八”字形穹弓底,有了居高临下的孤傲。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一块巨石击水中流,呈现的主纹路竟然与水势背道而驰。但见那石上的纹理纵横交错,如刀砍斧劈,每一道伤痕都透着不肯妥协的倔强。当地的向导告诉我,这里的花岗岩虽然坚硬,但做不了建材,没什么用。其实它辅助支撑半边桥基,一半浸于水中接受冲刷,一半迎接着阳光的炙烤,放低身段,证明着它的价值。

  一行四人继续向前。此时的雨不大,放眼而望,峡谷平静。谷中有水,水中有石,石不太高,流也不急,乍看和以前走过的滩岸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当我们要真正踩踏着石块前行的时候,便发现了不容易。水是看不透的深,必须倚仗的石头一点也不给力,鲜少有浑圆平坦的,坚硬的棱角硌脚不说,还会给身体制造点小划痕。丰沛的雨季唤醒了石上附着的生物,那些无数次被阳光晒白又被水流浇成黑色的斑点,此时都成了滑塌的诱因。我们接力式地抓着岸边的树枝藤蔓,手足并用慢慢往前挪。终于,一片嶙峋怪石静水流深,阻断了我们前行的脚步。这难以抵达的迹象,仿佛是杨梅州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如果带个救生圈游过去呢?”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那就要考虑背囊了。里面最起码要准备一套换洗的衣服、毛巾,游过去的时候还要确保不湿……”没等向导说完,我已经意识到此行注定是不完美了。听说峡谷里的风景是越往深处越迷人,但要分段走,需要专业人员动用皮筏艇和专业露营设备。

  深探杨梅州的计划只能彻底放弃。幸运的是,我和20多年前活跃在杨梅州峡谷的“猴子探险队”成员有了一次隔空“邂逅”。他们前前后后数十次深入峡谷,创办《杨梅州》小报,推动杨梅州峡谷申报国家森林公园,对这峡谷了如指掌。通过他们的讲述和影像,我误打误撞地仿佛闯进了一个神秘世界。

  那是一个美得不真实的世界,仿佛进入了莫奈画中的睡莲花园。所有的动植物早已习惯在无人之境生长,恣意无羁地在这一方水土,超乎寻常的繁茂。厚积的树叶是万物之灵最好的眼线,任何一点人为的响动都能成为焦点,引来周遭炯炯目光的逼视,足以让不速之客落荒而逃。水,玻璃一般通透,捕捉着这世界所有的颜色,五彩斑斓,绚丽跳跃,清澈到看得清水底的鱼儿和石头的纹理。阳光照射在水面和岩石上,折射出孔雀尾羽般金灿灿、蓝莹莹的光芒。叶子兀自静谧地绿着,花朵却鲜艳无比,散发着迷人的香。

  石头们从亿万年前迤逦而来,带着火山、冰川、激流镌刻的铭文,构成这峡谷最具沧桑感的记忆。那块凹曲的石头,似一朵浪花被突如其来的冰霜定格在了卷起还未落下的瞬间;那个硕大的壶穴,像修行千万年的海螺,容得下五六个人“藏猫猫”;那大岩石上突起的一块,像极了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小海豚;一幢长宽达数十米的“房子”,和真实只差一个屋顶……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光阴为这鬼斧神工积攒了最好的素材。石与水相拥,和谐得水乳交融。无际的光影,流动的线条,让人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在画里,听力在此时似乎都下降了,空洞渐远的声音让时空发生了错位。

  悬崖峭壁下,一口深潭泛出的黑,深邃得寒意骤起。断崖这边到那边近一米,中间有一掌的落脚处,平地间不费吹灰之力的距离,在这里可以让初来乍到者胆颤得迈不出脚,然而当地人早已习惯以撑竿跳的方式一跃而过……

  一团云雾从谷底慢慢地升腾起来,将周边的峭壁深潭连成一片,守护着正在休养生息的杨梅州。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流水天空,原本有一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生存法则。不打扰,有时也是一种善待。

  守着这青山绿水,我幻想着不久的将来,倚着那峡谷穿行的风,坐于溪石之上,泡一壶茶,就用那山里的野生翘英和那谷底不老的涔水,敬与我们和谐共生的大自然。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