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年关,记忆的返回键打开了上世纪70年代探亲出行的一段难忘片段。
上世纪70年代,昆明的火车站除了位于南窑的昆明站和古楼近旁的昆明北站以外,还有一个比较袖珍的火车南站,大概位置在吴井桥和塘子巷附近的一个路口拐进去。记得好像只有开往滇南方向呈贡、凤鸣村、可保村、宜良、狗街子、羊街子、盘溪以及巡检司、开远以南的几趟米轨客运列车和货运火车从此发出,车站的建筑风格和滇越铁路沿线车站的法式建筑特色大同小异,占地面积不大。那时,由于我们家在滇南重镇开远,而父母的家乡又分别远在浙江和滇西大理的缘故,我们多次随父母回故乡探亲。除了偶尔几次搭乘顺风车,走当时路况还不太好的公路外,都要从这条动脉血管般唯一的钢铁通道上往返通行,于是也就对当时的昆明火车南站有着一些记忆片段。
记得1972年的寒假,父母下定决心,要带着除因年幼尚在大理外婆家的小妹外的三个儿女,回到连母亲都从来没有回去过的、远隔几千里的浙江浦江老家过年,探望年老的奶奶和伯伯婶婶。我父亲也有10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我们从开远乘火车出发,在火车上颠簸了一夜,呼吸了一晚蒸汽机车吞吐萦绕的煤烟味。那时的米轨火车在滇南南盘江边的崇山峻岭间奔走驰骋,确实颠簸得非常厉害。第二天一早,火车驶入昆明火车南站,背包拎物、拖家带口的父母带着我们,随着出站的滚滚人流挤出车站。当时正值年关,虽然还没有“春运”之说,但是探亲返乡和出差等等的人流,并不亚于多年后春运时段的熙来攘往,拥挤异常。
按照当时的交通状况,不可能当天就能转车,至少也要等上一两天。我们要乘坐当时昆明到上海的昆沪铁路线上的客运列车,为了便于到距离不远的南窑火车站,因此就近在离站不远的昆明旅馆登记住宿。那时的住宿比较紧张,好像附近也没有更多的旅社可供选择,平时一贯节俭的父母“穷家富路”地“奢侈了一把”。当时的昆明旅馆应该算得上是这一带的地标式高层建筑之一了,在一片顶多二三层的房屋中显得“鹤立鸡群”。当天下午父亲到南窑火车站排队办理了转乘火车的手续,第二天一早,一家人便肩背手拎着大包小裹,挤了几站公交车到南窑火车站,挤进人声鼎沸的候车室去排队候车。那时云南通往内地的主要交通线路,就是几条有限的铁路,为数不多的航班,一般民众还享受不起,人们出行特别是春节年关的交通运输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次在昆明的转车经历,算得上是我对昆明火车南站一带为数不多的近距离接触。后来,作为云南省会的昆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部分米轨铁道改道或者撤除,1978年米轨铁路的全部客货运输改由昆明北站始发,于是昆明火车南站最终于1979年被关闭撤除。往滇南方向的客运火车都改到了昆明火车北站运行,火车南站渐渐成了人们一段依稀模糊的记忆。我1977年冬参加恢复的高考被录取,1978年3月就是乘坐开远到昆明的米轨列车到达昆明北站终点后,再转车去学校报到的。
时间一路向前,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几年前新修建的漂亮大气、专门跑动车的昆明火车南站,无数列四通八达、风驰电掣的“和谐”号、“复兴”号高铁动车穿梭如织,让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畅达,这是对我“绿皮列车时代”记忆的震惊式颠覆。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