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春天到,八月雪花飘,一年四季风,天天穿棉袄。”这歌谣唱的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天山与阿拉套山腹地的卡昝河谷。
卡昝,位于西北边陲的温泉县,白桦林的叶子来不及黄,几场铺天大雪已将她拽入了漫漫寒冬。
某个午后,我们的车泊在一片狂风呼啸的雪地上,烈日下耀眼的白刺痛我的眼睛。脚下,冰凉清澈的卡昝河正缓缓淌过。河的北岸,修葺一新的卡昝河边防连第四代营房静立于雪山之下。
这儿,就是祖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防线。
看完电影《长津湖》还没多久,此时,冻土豆、冻烂的脸颊、烧焦的相片、红围巾……那些电影里的镜头在我的脑海中交错晃动着。当我走进这里,不禁疑虑:这么寒冷、偏远的地方,战士们吃什么?穿得暖吗?生活怎样?
随着一声响亮的敬礼声,连长卓波带着他的兄弟们精神昂扬地列队迎了出来。
这是一张张多么青春朝气的脸!皮肤黝黑中透着红润,身体健硕结实,鲜红的五角星在头上、在肩上、在臂上簇新明亮,干净纯粹的笑容坦坦荡荡——我的脑海中瞬间冒出“除却君身三重甲,天下谁人配戎装”的感叹来。
我走近队尾的战士不停发问。这个来自湖北襄阳的浓眉小伙子有问必答,与《长津湖》里的伍万里同样显得稚气的脸上有着同样的坚毅。
走进营房,暖融融的热气扑面而来。我悄悄摸了摸暖气片儿,哇!热得烫手,赶紧摘帽子脱棉服。
卓连长径直带我们到食堂用自助餐。七八个菜,热腾腾,香喷喷,有荤有素,色味俱佳。大家端着餐盘有说有笑,排队打菜。卓连长在另一侧为我们介绍菜品:“这是牛骨汤,党参熬的,喝了驱寒。”见我们啧啧称奇,他“凡尔赛”式补充说,“我们巡逻时经常挖到雪莲、当归、红景天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弄,就兑点水随便煮煮吃。委屈大家了!”
正对餐桌的是一台宽屏挂式电视机,正播放当天的新闻。画质清晰,音画同步。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是《长津湖》里七连指导员梅生那一代军人气壮山河的心声。今天的边境线上,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卡昝河边防连这样的战士们,继续守护着祖国的和平和安宁。
用完餐,卓连长带我们参观战士们的健身房、读书吧、训练场和文化展厅。边防将士的生活日常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心生感动。在这座曾被称为博州地区最艰苦的边防连站,“科技戍边”让战士们的训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全方位的升级改善。
从大楼出来,卓连长把我们领到边防“食材基地”——我还是头回见到给菜园和鸡圈安装暖气片儿的!室外朔风凛冽,室内月季绽放、瓜果飘香、鸡兔争食。在战士们的精心种养下,遥远的边关“食材基地”里一派田园风光。
卓连长慷慨地请我们摘尝战士们的种植成果,不时穿插汇报卡昝河边防连的发展史、成果殊荣,以及与边区牧民结下的深厚情谊。
在他的娓娓述说中,我似乎看见大白熊借着雪的伪装混进羊群,左揽右抱,站起来飞跑;看见军医张鸣一驻守5年,为牧民接生99个孩子;看见牧民协助连队守卫边防;看见界碑上“戍边是本职,爱民是本色”十个大字历经岁月洗礼,愈加厚重夺目……
清澈的爱,只为祖国。在我们平时看不到的祖国边防线上,边防战士每一天都在为我们筑牢伟大祖国的安全屏障!
走出营房,卡昝河依旧静静流淌。沿着卡昝河,一代又一代边防线上的军民始终执着于一个共同的信念:忠诚做好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