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在哪里?柴桑区,隶属江西省九江市,东倚庐山。它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与湖北省武穴市、黄梅县和安徽省宿松县隔江相望。
走进柴桑,便走进了一片多彩的土地。
柴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岷山乡金盘村大岷山脚下,刻有60位烈士名字的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高高地矗立着。纪念塔后,绿树之中,怀抱着十几座墓碑。抬头仰望纪念塔,塔顶的那颗红五星,在蓝天下熠熠生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赣北创建了以岷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1939年2月24日,盘踞在岷山乡金盘黄家岭的国民党反动派以商讨联合出击日寇为名,一面派出军官来到赣北工委和游击大队所在地洼里陈举行联席会议,一面派出部队将赣北工委与游击大队的各个中队包围。凌晨时分,敌人杀害了赣北工委书记兼游击队大队长刘为泗、政委田文灼,同日逮捕的还有赣北工委与游击大队的20余名同志。国民党反动派共杀害赣北工委负责人及游击大队干部30多人,制造了“岷山惨案”。
初夏的上午,距离纪念塔不远处的洼里陈赣北工委与游击大队部旧址静悄悄的,只听见四周山坡上那盛大的竹海被风吹过时发出的呼呼声。这些南方特有的高大毛竹,微微地弯着腰,仿佛在向牺牲的革命先烈致敬。历史并未走远,黄泥墙、青瓦、木门、斑驳的墙面、古旧的摆设、青石板地面,将我们仿佛带回到80多年前……
继续在岷山乡间行走。行至一处,眼前豁然开朗。放眼望去,闪亮的柏油路、崭新的小楼、太阳能路灯,远处还有亭台楼阁,清风徐来,夹杂着青草味和花香……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这里,是岷山乡民主村五组张官嘴。村口一方草坪格外吸引人的目光——一支“乐队”正在此驻唱迎宾,他们拉着二胡,吹着笛子,敲着锣、打着鼓。让人惊奇的是,那些乐手和乐器全部都是用竹子做成的,不得不赞叹这岷山乡间百姓的智慧和巧手。
在张官嘴,处处可见用心。有门楼,上题“惠风和畅”;有亭,名“凤鸣亭”;有雕像,为“小童放牛”。特别是那一汪清清的水面,水边的一块石头上,刻有“胜利塘”三个大字。据说,当年赣北工委书记、游击队大队长刘为泗常在此练兵,因此将这里命名为“胜利塘”。
80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一片土地,还是这一方池塘,但日月已换了新天。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美丽的新农村张官嘴,清澈的胜利塘,就是最有力的见证者。
同样见证这巨变的,还有眼前的这棵参天大树。树冠巨大的百年悬铃木,静静地挺立在一座小小的站房旁。始建于1911年的马回岭火车站,曾经是南浔铁路上的一个小站,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的出发地。这支从马回岭车站拉出来的部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之一。
站房前不远处,是后来新建的铁路,一辆货运火车呼啸而过。轰隆声中,悬铃木沉默不语,却以自己的百年亲历见证着这日月的巨变。
柴桑又是绿色的。
这里,有名山庐山。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庐山仿佛已经成为天然的背景。一抬眼,就可见远处隐隐约约连绵起伏的庐山。
柴桑当地的百姓是幸福的。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有好风景。从柴桑区中心驱车不过十多分钟,便来到了另一处美丽的绿色田园——位于庐山脚下的花溪谷。
一到达花溪谷的入口,那由无数紫色薰衣草集缀而成的巨大穹顶,便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穹顶下,一条小溪自在地流淌向远方。
沿着小溪走向花溪谷的深处。大片绿色的沃野迎面而来,绿地上是一片片盛开的鲜花。远处,连绵不绝的青山正是庐山;庐山脚下,一幢幢白色的小楼,是村民们新建的房子。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之外,这里还配置了秋千、雕塑、彩虹滑道、特色民宿等娱乐休闲设施,让人们在饱览田园美景、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又可享受玩乐的趣味、新鲜的体验。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环境脏乱差,人口外流严重。花溪谷所属的毛桥村主动求变,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修路、引水、绿化、种花,并与江西一家旅游公司合作,利用村庄紧依庐山的位置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庐山花溪谷”呈现在人们面前。自从搞了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这里,有大江长江。地处赣北的这片土地紧依长江。在赣、鄂、皖三省交界的长江中心,还有一座小岛,名江洲岛,又叫江洲镇。
江洲岛土地肥沃,是九江的粮仓。近些年来,江洲岛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岛上有辽阔而震撼人心的油菜花田。江边还有长江冲击后形成的天然沙滩。现在,不同主题的沙雕已经堆好,一些娱乐项目也已开始经营。当地正积极开发好这些资源,让人们来到岛上,不光有看的风景,也有玩的地方。
江洲岛上,最值得一说的还是与抗洪有关的故事。在1998年夏长江流域那场特大洪水中,江洲岛是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此刻,我们所站立的堤坝就是当年九江破堤的地方。千钧一发之际,干部群众、部队官兵,所有人万众一心、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彰显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去年,又是一个夏天。7月10日那天,大雨倾盆,长江水位激增,北堤全线告急,即将面临漫堤风险。江洲镇党委连夜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抢险队,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成功抢筑江洲北堤低洼段子坝14.5公里,为迎战长江1号洪峰赢得了时间。仅仅两天后,长江九江站水位达最高峰值,超警戒水位,但眼见防汛人员匮乏,于是,江洲镇党委、政府连发两封“家书”,几天时间内,6800多名江洲子弟从外地返乡,冲上抗洪前线。伟大的抗洪精神,在江洲岛上又一次得到发扬光大……
这里是柴桑。多彩的柴桑,美丽的柴桑,值得一来再来的柴桑。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