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星火
来源:中国民族报 贺小林 发布日期:2021-07-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井冈山主峰五指峰。 彭莹摄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

  90多年过去了,这耀眼的红依然涌动在五百里井冈,慕名来到井冈山的人们成为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

  井冈山是革命精神的大熔炉,也是理想信念的新高地。在井冈山上感悟斗争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时,很多井冈山老红军的动人故事,成为百年党史最好的诠释。

  开国上将李聚奎,参加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时曾坚定地表示:“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此,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都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对党的誓言。李聚奎上将去世后,为子女留下了两件遗物:一件是他亲手抄录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共抄了5份,给5个子女每人一份;另一件是他亲笔写的“八十自勉”:“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滕代远,他的长子滕久翔从小就被留在家乡,听说自己的父亲在北京当了铁道部部长,就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探望,期望父亲给自己在北京安排工作,改变家里的困境。滕代远却劝说儿子回家,说:“按父子情分,我应该在北京为你找个事做。但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没有以职权谋私利的权力,部长更不能例外。再说,你在老家上有祖母,下又有孩子,你不能把这副担子交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啊!你应该回去。”

  井冈山时期曾任红四军军需处文书的开国中将谭冠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十八军政委带兵进藏。他和夫人李光明在进军西藏之前,先后把幼小的女儿和出生才7天的幼子送给了内地老乡。虽然后来这两个孩子都找到了,但谭冠三还是坚持让孩子留在农村,让他们安心当一辈子农民。

  参加过井冈山保卫战的王政柱将军,他的母亲在送走儿子参军后,每天都会蹚过村前冰冷的小河,站在村口翘首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身影成了乡亲们脑海中对村口最为熟悉的记忆。思儿心切时,母亲常一个人拄着木棍沿着有部队行军的方向,在弥漫硝烟中沿途打听、寻找自己的儿子。遗憾的是,老人家直到去世也没见到朝思暮想的儿子回来。新中国成立后,王政柱急着回家见母亲,堂兄把他带到了一座土坟前。见到母亲的遗像,王政柱双手刨着坟堆,指甲渗着鲜血,泣不成声。

  井冈山老红军的情操和信仰,高尚而坚定,令人钦佩,感人至深。

  1998年6月21日,担任过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的曾志,走完了87年的生命历程。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许多个泛黄的工资袋,袋里装着曾志每月省吃俭用余下的工资,这样的工资袋一共有87个。曾志在遗嘱中要求女儿陶斯亮把钱连同工资袋都交给中组部老干局党组织,并转告组织:“这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

  曾志在遗嘱《我生命熄灭时的交代》里这样写到:“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绝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3个月后再发讣告,只登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我想这样做才是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人死了,本人什么都不知道,亲友战友们来悼念,对后人安慰也不大,倒是增加了一些悲哀和忙碌,让我死后做一名彻底的丧事改革者……”这是曾志去世前对生命的最后交代,也是曾志一生为党、两袖清风的最好注解。

  曾志去世后,家人遵其遗愿,将她的一部分骨灰撒在了井冈山小井村的一棵树下,没有立墓碑,只在树旁的一块石头上镌刻“魂归井冈”四个字,记录曾志追求崇高又甘于平凡的一生;记录曾志从轰轰烈烈开始,又以平平淡淡回归的历程。

  井冈山的前辈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伟大和崇高的意义,给予我们榜样的力量,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触动人心的还有遍布井冈山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文物。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份份珍贵的文件,一件件斑驳的武器……忠实地记载着当年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秋收起义时,井冈山下的北田村农民贺页朵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他以榨油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为红军搜集情报。无论斗争多么残酷、环境多么险恶,他都勇敢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

  1931年1月25日,贺页朵秘密加入党组织时,就着微弱的桐油灯光,在一块红布上写下入党誓词: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红布右方边沿落款:“地点北田村 中国共产党员贺页朵”字样。贺页朵识字不多,在这张布质的入党誓词里,24个字中就有6个别字,但这份誓词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忠诚和信念。这份饱经血与火洗礼的入党誓词后来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今已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井冈山时期保存的珍贵党证。

  1956年,谢觉哉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时,在了解这份入党誓词的来龙去脉后,专门为此撰写了一篇题为《一个农民的入党宣誓书》观后感,并收录进自己的《不惑集》中。他在文中说:“这是一位农民同志的入党书,不用说,这位贺同志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经历过严峻的考验。贺同志在写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时,不是照着底稿写的,而是记述了这几句话,他虽然写了一些别字,这些别字并不减少它陈列在革命博物馆的意义。相反,使人感到它忠实可爱可贵。”

  其实,贺页朵也知道这份入党誓词如果落在敌人手里,定然有生命危险,但他没有畏惧,这也就是千千万万像贺页朵一样的共产党员对党的革命纲领的认同和坚定的信仰。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吊唁大厅四周的墙面上,镌刻着井冈山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些英烈,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深情地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井冈儿女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砥砺前行。2017年,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的井冈山已是“到处莺歌燕舞”,擘画出新时代“旧貌变新颜”的光明前景。井冈山奏响一曲绿的旋律,万顷翠竹是跃动的音符。在小井村,当年红军医院10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红军伤病员壮烈牺牲的地方,如今生长着一片葱郁挺拔的井冈竹。井冈翠竹仿佛在这里承载烈士的嘱托,在这里延续不屈的生命。绵亘起伏的井冈竹宛似千顷碧涛,漫山遍野,迎风摇曳婆娑,它们诠释着井冈山精神,也展现着今天绿色井冈的美丽画卷。

  树是山的盛装,湖为山的明眸。井冈山下的井冈湖、挹翠湖,为井冈山倍添生机和情致;茨坪城车水马龙,楼宇林立,山水园林,让前来井冈山的游客深深感受到绿色井冈的美好,这些连同茨坪北岩峰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定格成新时代井冈山飞翔的姿势。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