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一本“很好看”的少儿读本——读马瑞翎新作《独龙江上的小学》
来源: 白庚胜 发布日期:2020-06-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 马瑞翎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5月

 

  不久前,回族女作家马瑞翎寄来她的新作《独龙江上的小学》,并特别强调,“作品会很好看”。

  怎么个“很好看”法?我开始翻阅这本儿童文学作品。结果,一如误入宝山。我一口气阅读完整个故事,仿佛迈进高黎贡山下那座一师一校的独龙江小学,沉浸在故事主人公阿鼎刚刚开始的小学生活中,也见证了独龙江畔的时代变迁、社会转型,以及现代文明的滚滚涌入与傈僳、怒、独龙等各族人民的积极应对。

  虽然这是一本篇幅不长、结构简洁的少儿读物,读后却激动人心。我也缘此而重忆童年时代在纳西山乡的读书生活,以及45年前在玉龙雪山深处见证、体验一师一校教学生活的过往云烟,深切感受到了它的“很好看”。

  它好看就好看在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独龙江畔的美丽、雄奇、险峻和丰饶。书中写道,独龙江峡谷地带“像一条盛满了阳光的口袋”的地形;“一旦下起雨来,又像是神仙在天上泼水”的气候;千万双鸟翅一齐扇动时,“玉米地里升起一大片绿云,滚动着一种闷雷般的声音”的阵势;“当曙光穿透朝云,大山像人一样从梦中苏醒。树木仿佛在一夜之间就结出串串果实,新的数不清的野菜破土而出,到处都是鸟和昆虫”的生机……凡此种种,让人觉得亦真亦幻、清丽奇妙,充满了无穷的魅力,顿生“何日得一游耶”之向往!

  它好看就好看在作者用婉约瑰丽的文化审美,呈现了魅力无穷的独龙族风情。那里不仅是文身的原乡、刀耕火种的边地、结绳记事的僻壤,还有飞渡溜索的奇险、镰刀剃头的古俗、木楞房云集如蘑菇群落的村寨。那被神话、传说所浸泡的日出月落、早起晚归,那每天都滋生着故事、传奇的担当力卡山,那火塘边“妈妈正坐在地板上,一只膝盖支起来,彩虹般的裙子堆向一边”,用竹钳夹动火塘里的芋头,爸爸吹掉芋头上的灰,撕开焦黄的皮,把美味的、冒着白汽的芋头递给妻儿的风俗画……一切都显得那样静谧、本真而又神秘,说不尽的引人入胜。

  它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作者塑造了担当力卡山上以阿鼎为核心的人物群像,讲述了只属于那片土地的精彩故事。无疑,阿鼎是历史的幸运儿:兄弟四人中,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刚学会渡溜,就迎来大桥动工建设,马路代替羊肠险道;刚掌握采集植物、种收玉米等技能,村里就开始兴建楼房、创办草果加工厂,启动保护溜索溜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学不满一年,就遇上一师一校撤校并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山乡中,阿鼎和他的伙伴、亲人、故乡、民族沐浴着党和国家的阳光雨露,打开了万古封闭的山川和心扉,迎接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实践着传统生活与现代文明的有效对接。在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辉煌成果中,担当力卡,这个前往县城曾要跋山涉险7天的边隅一步跨千年,这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才可能发生的奇迹。作品对此只是侧写,却让读者倾听到了独龙族人民前行的脚步声,切实感受到独龙江两岸的时代巨变,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正在成长中的希望。

  作品对小阿鼎上学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思进行了可感呈现,使剃头、起名、饮食、起居等风情成为小说的生活底色,为整个故事增添情趣。同时,作品还对阿鼎周边人物的日常生活、精神变化展开形象描写,包括全力配合学校教育的阿鼎父母,每天接送学生的傈僳族老师,坐在村口评东说西的老妪,天真烂漫的同学……作品对众多人物的刻画真实生动、入木三分,让读者感受到独龙族人民的纯真和朴实,以及怒江州各族人民创造新生活的奋斗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成为怒江人民走向未来的基石,成为以阿鼎为代表的独龙族新生代成长的肥沃土壤。

  作者通过在平凡中揭示不凡、琐事中发现情趣的方式,对阿鼎这一文学形象进行了倾力打造。小说中,阿鼎被寄予期待和厚爱,从而呈现他天生地育自然之子的一面。他成长于群山这所学校,学习在森林这间课堂,梭罗、乔松、榧木是他的最爱,野猴、雉鸡太阳鸟、野蜂是他的好友;他读得懂鸟雀在雪地上写的“书信”,他用稚嫩的歌喉向大自然问候;他是独龙文化的传承人,因袭着祖先文化的基因一心向善、童蒙养正,一天天健康茁壮地成长……自从上学后,他每天都会接触新事情,知道新事物,他也由衷地产生了“上学真好”的感动。

  小说之所以耐看、好看,而且“很好看”,还由于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时代精神,并跃动着独龙江的生命力,绽放着独龙族人民真、善、智、美的鲜花。这得益于作者有着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有着扎实的生活经验、丰厚的素材积累,以及对人民有着充沛的情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充分的尊重。

  当然,这部作品也有一些可待提高的空间,如阿鼎学溜出现得局促了一些;“而后”“于是”等副词似不宜使用频率太高;虽是为了便于儿童阅读,但断句、标点仍需更加规范;像“木摞房”还是“木楞房”、是“蘑菇”还是“菌子”、林涛声像打雷声还是像闷雷声等等用词及描写,还可以更精准、真实一些。当然,这都瑕不掩瑜,不影响《独龙江上的小学》的好看甚至“很好看”的本质。衷心祝愿马瑞翎今后写出更多更好表现云南边疆少年儿童题材的优秀作品,以丰富我国的儿童文学园地。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