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石窝山”上的红军纪念碑  在苍茫起伏的祁连山深处,有一个山势嶙峋、坂坡起伏、地势险恶的地方,名叫“石窝山”。1937年3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此召开最后一次师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作出了分兵突围、保存基干的重要决定,为革命保存了宝贵的骨干力量。当地群众为纪念革命先辈,又称其为“红石窝山”。2024-07-23
  • 拓跋鲜卑南迁: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浓重一笔  拓跋鲜卑是东胡系后裔,最初活动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后逐步迁徙至阴山南北,建立了代、北魏政权。从经济形态来看,拓跋鲜卑以游牧经济为主,与中原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综合经济形成了互补。经济交换促使拓跋鲜卑不断南迁,与中原地区交流不断深入。拓跋鲜卑在政治上借鉴中原礼制,在文化上追溯华夏祖源,学习汉语言、...2024-07-17
  • “诚信至重,情义至深”——唐代交聘文书见证“三交”  唐朝所具备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不同族群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重要条件。唐太宗始终秉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四夷君长共奉“天可汗”、请求开辟“参天可汗道”的盛世图景,这是各民族互动交融、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交聘文书作为古代不同政权之间互动的载体,反映了唐朝与边疆少数民...2024-07-17
  • 深入挖掘灵渠文化符号内涵  始建于秦代,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一起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作为中原与岭南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灵渠不仅承载着古人对于“大一统”的追求,也镌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要深入挖掘灵渠促进区域交流、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重要价值,...2024-07-17
  • 科举制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典型例证  科举制度,是自隋朝之后历代封建王朝在国家治理层面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典型例证。研究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讲好科举故事,对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2024-07-12
  • 白釉青花一火成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青花瓷,是源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等特点,是中国瓷器名扬天下的主流品种。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元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与源远流长的中外...2024-07-09
  • 最前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