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云南米线:特色小吃中的“大文化”
云南米线,是著名的地方小吃。作家汪曾祺曾在《米线与饵块》一文中写到:“未到昆明之前,我没有吃过米线和饵块。离开昆明以后,也几乎没有再吃过米线和饵块。我在昆明住过将近七年,吃过的米线、饵块可谓多矣。每个星期都得吃个两三回。”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介绍了云南的小锅米线、爨肉米线、羊血米线、干烧米线、过...
2024-11-07
特睦格图:在蒙古文印刷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在内蒙古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特睦格图印刷馆内,陈列着自动铸字机、四开转停式平台印刷机、蒙汉文铅字铜模与铅字,这些近代出版蒙古文书籍的重要印刷工具,与被誉为“蒙古族的毕昇”的特睦格图紧紧相连。
2024-11-07
深化三线建设时期各民族交融互嵌研究
今年是三线建设号角吹响60周年。 1964年,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大军筚路蓝缕,拓荒创业。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对整个国家的国防战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国家战略,三线建...
2024-11-06
从《刘文龙菱花镜》到《文龙与肖妮》:戏剧中的文化交融
南戏,是宋元时期发源并传播于东南地区的戏剧表演艺术形式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源头之一。《刘文龙菱花镜》是南戏经典剧目之一,历经数百年演化,成为桂西地区家喻户晓的《文龙与肖妮》,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的典型例证。
2024-10-29
红星映天山——历史烽烟中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胜利路上的一处院落里,伫立着一幢青砖压檐砌腰的明黄色二层小楼,院内白杨挺拔,松柏常青。这座小楼,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族群众抗日救国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现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是全国现存11个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中保存完整、具有代表性的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
2024-10-29
加强班超精神阐释
东汉名将班超经略西域30年,稳定了西域局势、复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班超心怀天下、善作善成、勇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要深入挖掘整理并讲好班超故事,引导全社会尊崇英雄,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在新时代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2024-10-29
最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