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的发展印证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历史发展清晰印证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有力支撑。挖掘阐释好新疆发展所体现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要求,对于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4-08-01
  • “语同音”的历史实践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不仅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遵循语言发展规律的体现,这在历史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2024-07-23
  • “东移”与“西进”——认识甘肃地区先秦至秦汉时期“三交”史的两条线索  先秦至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华夏”等观念产生并得到广泛认同。秦人的“东移”与汉人的“西进”,构成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两条重要线索,甘肃地区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发生地之一。秦人“东移”,从今甘肃天水、陇南出发,凝聚西北各民族,融合秦人、西戎和周人而成新秦人,此...2024-07-23
  • “红石窝山”上的红军纪念碑  在苍茫起伏的祁连山深处,有一个山势嶙峋、坂坡起伏、地势险恶的地方,名叫“石窝山”。1937年3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此召开最后一次师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作出了分兵突围、保存基干的重要决定,为革命保存了宝贵的骨干力量。当地群众为纪念革命先辈,又称其为“红石窝山”。2024-07-23
  • 拓跋鲜卑南迁: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浓重一笔  拓跋鲜卑是东胡系后裔,最初活动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后逐步迁徙至阴山南北,建立了代、北魏政权。从经济形态来看,拓跋鲜卑以游牧经济为主,与中原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综合经济形成了互补。经济交换促使拓跋鲜卑不断南迁,与中原地区交流不断深入。拓跋鲜卑在政治上借鉴中原礼制,在文化上追溯华夏祖源,学习汉语言、...2024-07-17
  • “诚信至重,情义至深”——唐代交聘文书见证“三交”  唐朝所具备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不同族群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重要条件。唐太宗始终秉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形成了四夷君长共奉“天可汗”、请求开辟“参天可汗道”的盛世图景,这是各民族互动交融、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交聘文书作为古代不同政权之间互动的载体,反映了唐朝与边疆少数民...2024-07-17
  • 最前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