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戎所交一都会”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从张骞凿空西域起,就逐渐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枢纽。中国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由此走向世界,西方的诸多文化元素也传入中国。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各族人民在此杂居共处,聚散繁衍。在被学者誉为“形象的历史”的敦煌石窟壁画里,描绘了各民族迁徙交融的...2024-03-26
  • 琐琐葡萄:中医药文化多元一体的见证  “琐琐葡萄”,亦称作“琐琐蒲桃”,是葡萄的一个特殊品种,明清时期沿着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原地区。琐琐葡萄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美味的水果,还被作为药材纳入中医药体系。从西北到中原、江南,人们在种植、食用、药用琐琐葡萄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共同丰富发展了中医药文化。2024-03-19
  • 《李柏文书》:前凉经营西域的实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探险队”纷纷涌入中国,对中国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进行了名为探险实为盗窃的文物劫掠,致使我国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由日本西本愿寺资助的大谷探险队曾三次深入我国西北地区,以盗掘、秘购等形式,攫取了大批文书、经卷、壁画、佛像等文物,后被通称为“大谷收集品”,分藏于日本京都龙谷...2024-03-19
  • 辽朝卤簿:中原礼仪制度传播的缩影  卤簿(bó),指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出行的车马仪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仪形式之一。这一礼仪制度源于中原、成熟于中原,并为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模仿学习,辽朝卤簿就是其中一例。在宋辽共处的时代背景下,卤簿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辽朝学习中原礼仪制度的一个缩影。辽朝的卤簿制度在保留北方游牧民族传统习俗基础上,积...2024-03-19
  • “三线建设”与中国西部的现代化  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历程,认真研究总结这一历程及其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们党领导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三线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新中国发展史乃至整个世界工业建设史上都堪称奇迹。三线建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工业...2024-03-02
  • 多文种合璧《三字经》见证文化认同  内蒙古赤峰地区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关系。近些年,在赤峰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清代和近代的多种文字对照手抄本文献。这些文献以民间文本的方式,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手抄本《清蒙汉三语相合三字经》就是其中一例。2024-03-01
  • 最前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