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瓦当与画像石彰显汉匈交融  河套地区是两汉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拉锯地带。河套地区出土的许多文物,反映出两汉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在内蒙古包头市召湾汉墓群,发现了西汉晚期“单于天降”“单于和亲”瓦当。作为汉代最具特色的文字瓦当,这两种瓦当的发现,反映出汉匈关系的变化。2024-02-29
  • “金道锡行”:探寻商周时期的“三交”历史  “金道锡行(háng)”,指的是商周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向中原地区远距离运输铜(金)和锡的通道,作为专有名词,最早见于春秋早期青铜器曾伯桼(qī)簠(fǔ)铭文:“克狄淮夷,抑燮繁汤,金道锡行,具既卑方。”但据《左传》《尚书》记载,早在夏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开始向中原地区朝贡铜矿石。商周时期,鄂东南、赣...2024-02-28
  • 加快广西少数民族古籍资源转化利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籍,汗牛充栋。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4-02-25
  • 《汉书》对民族关系的书写  《汉书》继承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书写传统,设立《匈奴传》《西域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等少数民族列传,《李广苏建传》《卫青霍去病传》《司马相如传》《张骞李广利传》《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等传记亦多涉及少数民族史实。《汉书》填补了汉武帝时期至西汉末期少数民族历史书写的空白,记载了西汉...2024-02-24
  • “争生存的烽火已经高扬”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甘肃成为重要的后方基地、连接中苏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国内外抗战人员及苏联援华抗战物资转运的重要枢纽。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带领下,甘肃各族人民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024-02-23
  • “流动”的玉琮——良渚文化的传播2024-02-08
  • 最前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