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辽朝卤簿:中原礼仪制度传播的缩影
卤簿(bó),指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出行的车马仪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仪形式之一。这一礼仪制度源于中原、成熟于中原,并为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模仿学习,辽朝卤簿就是其中一例。在宋辽共处的时代背景下,卤簿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辽朝学习中原礼仪制度的一个缩影。辽朝的卤簿制度在保留北方游牧民族传统习俗基础上,积...
2024-03-19
“三线建设”与中国西部的现代化
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历程,认真研究总结这一历程及其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们党领导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三线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新中国发展史乃至整个世界工业建设史上都堪称奇迹。三线建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工业...
2024-03-02
多文种合璧《三字经》见证文化认同
内蒙古赤峰地区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关系。近些年,在赤峰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清代和近代的多种文字对照手抄本文献。这些文献以民间文本的方式,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手抄本《清蒙汉三语相合三字经》就是其中一例。
2024-03-01
汉代瓦当与画像石彰显汉匈交融
河套地区是两汉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拉锯地带。河套地区出土的许多文物,反映出两汉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在内蒙古包头市召湾汉墓群,发现了西汉晚期“单于天降”“单于和亲”瓦当。作为汉代最具特色的文字瓦当,这两种瓦当的发现,反映出汉匈关系的变化。
2024-02-29
“金道锡行”:探寻商周时期的“三交”历史
“金道锡行(háng)”,指的是商周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向中原地区远距离运输铜(金)和锡的通道,作为专有名词,最早见于春秋早期青铜器曾伯桼(qī)簠(fǔ)铭文:“克狄淮夷,抑燮繁汤,金道锡行,具既卑方。”但据《左传》《尚书》记载,早在夏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开始向中原地区朝贡铜矿石。商周时期,鄂东南、赣...
2024-02-28
加快广西少数民族古籍资源转化利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籍,汗牛充栋。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4-02-25
最前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