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柔远人:从多伦会盟看清代礼仪的政治功用  会盟制度是蒙古诸部为了决定大事而形成的传统议事方式,为清朝统治者沿用,逐渐发展为盟旗制度。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后,准噶尔部遭受重创。长期受噶尔丹势力侵扰的喀尔喀蒙古前来归附清朝,康熙帝对喀尔喀蒙古归附采取了不计前嫌、仁慈宽和的态度,主张“喀尔喀向曾与本朝交战,穷而来归。朕并不念前...2024-06-11
  •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融合的突出特点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林立,前期有辽、北宋、西夏对峙,后期有南宋、金、西夏并立。此外,周边还有回鹘、西辽、吐蕃、大理等政权。共尊华夏文明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突出特点。2024-05-28
  • 周代东夷与诸夏的文化互鉴交融  历史上各族群之间的文化互鉴交融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途径,周代的东夷与诸夏即是如此。这两个族群在长期交往过程中,不仅在文化上互鉴吸收,而且逐渐形成了以重民思想和天下观念为代表的共有文化,对后世华夷一统的理念具有重要影响。2024-05-28
  • 《十七条协议》蕴含的人民观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这份协议由标题、时间、前言、十七项条文、代表签字、签字时间和地点等内容构成,因主体内容有十七条,也称《十七条协议》。它在党的西藏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执行《十七条协议》的...2024-05-28
  • 阜新清代契约文书所折射的民族交往  辽宁阜新,地处辽西走廊咽喉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这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历史文献和档案浩如烟海,其中保存有700多件清代康熙年间以后的契约文书以及其他民间档案。这些文献和档案不仅反映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也反映出以诚信协作为基本特征的契约精神。2024-05-23
  • 阿斯塔那古墓群:“高昌的历史活档案”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东南火焰山南麓冲积地带,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城的公共墓地,发现于1898年,现存墓葬500余座,分属晋至十六国(高昌郡)、麹氏高昌、唐西州3个时期,出土2700余件文书、随葬品、壁画等,具有极高的文物与艺术价值。它被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2024-05-22
  • 最前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