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族地区都有用酒迎客的习俗,如蒙古族有下马酒、藏族用青稞酒招待客人等,我就曾在内蒙古体验过那种热情洋溢的敬酒场面。在这些习俗中,苗族的拦门酒别具一格,尤为独特。
西江千户苗寨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这里宛如一座露天博物馆,拥有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苗族的历史与文化。苗族特色餐饮和风俗等也在此一一呈现,用酒迎客的习俗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驱车往东南方向,约一个小时车程,便抵达了西江千户苗寨。刚至此处,就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这里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沿山势蜿蜒而上,仿佛与云天相接。规模庞大的苗寨分布于云雾缭绕的山间,建筑以木结构吊脚楼为主,千余栋吊脚楼顺着山形起伏,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陪同的朋友介绍,苗族是一个善于用酒来传递情感的民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酒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庆祝丰收、节日庆典,还是婚丧嫁娶、迎亲送友,都会借酒传情、以酒会友。拦门酒作为苗族迎接贵宾的隆重礼仪,在黔东南州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已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刚走到西江千户苗寨的大门外,便有机会体验这一特色民俗,我的心中满是新奇与期待。
拦门酒的习俗历史悠久,通常是在村寨入口或重要地点设置酒卡,少则三五道,多则可达十二道。在西江千户苗寨的寨门前,设置了最为隆重的十二道拦门酒。这里一共摆放了十二张桌子作为酒卡,每道酒卡前都有盛装打扮的苗族姑娘,手持美酒,笑意盈盈地迎接客人。
苗族服饰款式多样,以其工艺精湛、精美独特而知名。负责端拦门酒的苗家女子,身着颜色鲜艳的长裙,裙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她们最引人注目的是满身的银饰,包括头上的银冠、银花或银角,颈部的项圈,以及装饰于衣服上的各种银片、银花等饰品,长裙上还挂满了银牌与铃铛,银光闪烁,璀璨夺目。我还未品尝她们的拦门酒,就已被这美丽的景象深深吸引,几乎要沉醉其中。
苗族向来热情好客。第一道拦门酒,名为“恭喜酒”,苗语叫“久刚西”,实际就是“酒恭喜”(在苗语中,定语在名词后)。它恰似苗家人的第一声问候,热情而直接。苗家姑娘手持牛角杯,唱起敬酒歌,笑容如同绽放的花朵般灿烂,歌声清脆悦耳。她们手中的酒,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能洗净旅途的尘埃,让人瞬间心生欢喜。我轻抿一口,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像是大地的珍贵馈赠,饱含苗家人淳朴的情感,一股暖流顿时从心底缓缓升起。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十二道拦门酒的每一道酒卡都立有牌子,上面写着酒的名称和寓意。从“善良酒”到“勤劳酒”,再从“勇敢酒”到“聪明酒”,每一道酒中,都蕴含着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一道是“美满酒”。我举起杯,与美丽的苗家姑娘共饮。此刻,我的视线前方,阳光温柔地洒在古朴的吊脚楼上,给整个村寨披上一层柔和而温馨的色彩。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初来乍到的陌生感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喜悦。这苗家的酒呀,真让人陶醉。
众所周知,贵州是盛产好酒的地方。不过,苗家的酒,并非贵州常见的高粱酱香酒,而是主要以糯米、苞谷、野果、山泉水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天然发酵、密封窖藏酿造而成,本质上属于米酒。这酒入口醇厚,回香持久,据说还有养颜驻容、驱寒祛湿的功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客人过酒卡时,背手弯腰微抿一口即可,若用手去接酒或者触碰了牛角杯,就得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了。
喝完十二道拦门酒,就可踏入期待已久的迷人苗寨了。这十二道拦门酒,可以说是苗家人用最淳朴的方式给客人的一场欢迎仪式,更是用最生动的方式讲述苗家人的故事。千户苗寨的拦门酒,传递了苗家人对生活的尊重与热爱,也给来到苗寨的人们留下深刻记忆,让人在离开之后,仍然久久难以忘怀。
(编辑:魏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