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老家,又吃到了母亲做的叶子粑粑,是用箬叶包的、喷香的芝麻馅粑粑。嘴馋的我,一口气连吃了三个,方过足了瘾。
叶子粑粑是老家湖南永州乡间常见的自制食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用来包裹粑粑的叶子,主要有箬叶、桐子叶及柚子叶三种,其中以箬叶最为常用。
叶子粑粑有甜、咸两种口味。主料糯米粉来自田里自产的糯谷。甜馅的原料多为芝麻、花生与黄豆,这些原料都须炒香并碾碎,之后加入适量的白糖或黄糖,拌匀,甜馅便制作完成。三种馅料既可单独成馅,也可以混合成馅,后者做出来的粑粑香味更为浓郁。
至于咸馅,则大多用切碎了的猪肉和豆腐,加油、盐以及各种调料炒熟而成。
除此之外,在春夏时节,还有一种没有馅的粑粑,原料只有焯水后捣碎的艾叶与加糖后的糯米粉,也叫艾叶粑粑。
不管是甜粑粑还是咸粑粑,咬一口,都会唇齿留香,引发味蕾的狂欢。
小时候,叶子粑粑一般都是在逢年过节或是家里办喜事时才做,平时很少吃得到。毕竟,那年头物资匮乏,生活拮据。后来包产到户、改革开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叶子粑粑不再是“奢侈品”,老家人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做。于是,在老家的村巷,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温馨动人的情景:邻里之间,哪家做了叶子粑粑,都会互相送一些,大家一起品尝、一起分享,你夸我、我赞你……在粑粑的缕缕清香中,萦绕着浓浓的和睦友爱氛围。
叶子粑粑最勾人的是植物本身特有的清香。尤其是粑粑出锅那一刻,一股浓郁的叶子香味扑鼻而来,瞬间弥漫了整个灶台,让人垂涎欲滴。
尽管粑粑都是用叶子包裹的,但每一种叶子却各有特色。
箬叶,就是箬竹的叶子。行走于老家乡间,时常与箬叶不期而遇。那一片片、一簇簇迎风摇曳的碧绿箬叶,总令我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箬竹长得特别茂盛,且四季常绿,哪怕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它们依然傲然挺立,翠绿欲滴。相比于其他细长的竹叶,箬叶十分阔大,宽的堪比成人手掌,窄的至少也有三指宽,长则超过筷子。从叶柄开始,箬叶呈椭圆状优雅地舒展,到叶尖又收拢起来。每片叶子都布满规则、清晰的条纹,漂亮极了。
箬叶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但尤以夏季为佳。这个时节的箬叶叶形丰满、韧性强,色泽均匀、亮丽。箬叶可现采现用,也可大批量采摘,晾干后扎成把,挂在屋檐下,随用随取。
若是用晾干后的箬叶包粑粑,须先用温水浸泡。所用箬叶张数,视粑粑大小而定。一般来说,半个手掌大的粑粑,一张五指宽的箬叶就够了。将揉好的糯米团包好馅后,置于箬叶正中,然后将叶头叶尾对折,中间用一根稻草或纱线扎好即可。
桐子叶,也就是油桐树叶。老家的后山上,油桐树成片。其叶状如枫叶,但比枫叶要大数倍。采摘期也多为夏季,此时的桐子叶最为阔大。将采下来的桐子叶晾干后贮藏好,用时跟干箬叶一样,先用温水浸泡,但包粑粑时,则不需用草或绳系扎,一张桐子叶包一个粑粑,绰绰有余。
老家柚子树多,且大多种植于房前屋后,采摘柚子叶十分方便。柚子叶也是四季常绿,香味则比箬叶和桐子叶更浓。做柚子叶粑粑时,叶子最好先焯水,去掉苦味。因叶子不够宽大,所以须用两张叶子才能包一个粑粑,上下各一张。说是包,其实并未全部包住,叶子只贴住了粑粑的正反两面,侧面还是外露的,但不用担心,粑粑不会因高温蒸压而变形外漏。
老家的叶子粑粑,传了多少年多少代,似乎已无从考证。它是老家人祖祖辈辈生活智慧的结晶。老辈人都说,箬叶、桐子叶和柚子叶其实都是草药,吃叶子粑粑,可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我深以为然。
(编辑:魏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