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搬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左家庄。
近二十年前,我就知道左家庄了。当时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风靡全国,我们在新疆小城也看得如痴如醉,每天早上到了教室还要热火朝天地讨论许久。而在《武林外传》里,在七侠镇、同福客栈、西凉河、十八里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左家庄,剧集里常有“我们连夜去了趟左家庄”这样的对白。那时的我并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住在左家庄。
搬到左家庄后,我察觉这里与《武林外传》有着相似的气息,一样的家常,一样的烟火。经由左家庄,我开始融入北京市民生活的毛细血管。
我开始在小区超市门口的“十元快剪”理发。“十元快剪”店面极小,只有三四平方米,装潢简朴,也不提供洗头服务。在这里剪发的多是附近的老人,年轻人很少。我第一次去时,女理发师有些吃惊,一再跟我确认。我很肯定地说,是的。于是理发师按照我的要求,很快给我剪了一头短发。剪完了,似乎怕我不满意,还用小剪刀修饰了许久。我照了照镜子,很是满意。此后,每当头发长了,我就去十元理发店修剪,不再去所谓的“美发店”。和同事们聊起,她们都说:“这才是回归了理发的本质。”
护国寺小吃街则充当了小区食堂,偶尔写作累了不想做饭,我就会去那里吃饭。门钉肉饼、银耳莲子羹、小米粥,暖胃舒心。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自己做饭、又不想去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护国寺小吃街的确很适宜。据说护国寺小吃源自北京的护国寺庙会,是京味小吃的代表性品牌。过去我并不习惯护国寺小吃的食物,更多的时候还是去新疆饭馆。在北京的十几年,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我的肠胃也逐渐适应了京味美食。
傍晚散步回来,我会拐去小区的便民奶站买牛奶。便民奶站以低温鲜奶为主,也有常温奶,还出售一些面包、雪糕、奶制品等。我看中的是能够每天喝到低温鲜奶,又没有囤货的压力,很适合像我们这样人口少的家庭。我想起在新疆,小区门口总有人在售卖新鲜牛奶。他们把从农户家里收集来的新鲜牛奶储存在白色塑料桶里,每当有人要买牛奶,就用舀子盛出,小心地倒入塑料袋里。过去,我常帮母亲下楼买牛奶。看来,每个地方的烟火生活总有共同之处。
每天中午,从办公室出来,一路走回左家庄。傍晚时分,从家里出来,向西走到西坝河,在河边散长长的步,缓解工作和写作的疲累。从办公室到左家庄的方圆两公里,成为我的生活半径。
我身在左家庄,但游历的是日常烟火的江湖。
(编辑:魏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