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坚:考古学视野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央民族大学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教授 魏坚 发布日期:2024-09-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基于以往研究,我今天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中华文明史。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绝,进入历史时期后有著名的“二十四史”为证。在骄傲地看待这一事实的同时,也应了解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形成的影响。

  中国版图的南北有两条山系:北边是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再向西,偏南是天山,偏北是阿尔泰山,最西边是帕米尔山结;南边从帕米尔山结向东南,有著名的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横断山,到十万大山、雷州半岛、海南岛,然后绵延到海。

  因此,中国的地形就像一个硕大的靠椅一样,帕米尔山结是靠背,南北两列山系犹如两侧的扶手,里面就是自然地理学上所讲的三级台地,面对的是蔚蓝色的大海。

  在人类活动的史前阶段,外界的文明很难进入这个区域,这个区域的文明也很难对外界产生影响。因此,“绵延不绝”与地理环境有极大关系。

  苏秉琦先生倡导的早期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满天星斗”学说的考古学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是关于国家的形成。

  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阶段,《国语》有云,“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三川竭而周亡”,表明了三代所辖的地域范围——夏居伊洛,商周以来的分封使周边地域逐渐扩大到黄河中游,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证实了这一点;至“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周分西东,至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秦汉一统,郡县制的实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的初级阶段。汉唐时,开疆拓土,经营西域。近年来,汉西域都护府和唐北庭都护府的考古发现,新疆奇台县唐朝墩古城罗马式公共浴场和回鹘时期佛寺、景教寺院的发现,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繁盛。

  辽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分治与统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高级阶段。

  与15至16世纪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同,中国的国家形成形式是在多元基础上的文化认同。

  三是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是这个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即便是在海外,侨胞们的业绩,也为世界所仰慕。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解读中国的神话故事后认为,其内核就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等,包括今天中国基建和高铁的发展等,都折射出这种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在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0年9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2021年10月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勉励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在要求上是个递进的过程。

  在中国考古学迎来百年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挥考古学以实物资料研究为手段的长处,透物见人,从理论与实践中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把握史学研究的新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 9月7日,由浙江省民宗委、国家民委“道中华”文宣平台、中国民族报社主办,杭州市委统战部、杭州市民宗局、余杭区委统战部(民宗局)共同承办的中华文明起源——“道中华”良渚行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活动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本文为活动主旨发言。 )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