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新疆作家李娟的同名随笔散文,讲述了拥有作家梦想的新疆汉族女孩李文秀因工作不顺离开乌鲁木齐市,来到母亲经营小卖部的彩虹布拉克之后“去爱、去生活、去成长”的故事。
电视剧讲述了新疆的自然之美和社会之美。阿勒泰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这里的风景、自然、人文、生灵感染着李文秀。剧中,李文秀最初的梦想是前往北京当一名真正的作家,她不习惯母亲搬往的这个偏僻的牧村,听不懂的少数民族语言,狭小的房间与破旧的床板,还有即将前往的夏牧场的遥远与艰苦都使她难过而抗拒。但随着她逐渐深入当地人的生活,接触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这种与自然融汇在一起的游牧迁徙,刘文秀逐渐爱上了美丽的阿勒泰。这里质朴醇厚的人民、热情欢快的气氛、清新自由的空气与如诗如画的美景。即使她的文字获得了赏识,书籍得以成功出版,攒了一笔钱去往期待已久的北京,彩虹布拉克依旧是其内心深处不可遗忘的故土与家乡。
电视剧折射人文魅力。在电视剧的结局,为了救下被受惊的踏雪拖行的文秀,巴太亲手射杀了自己最爱的马匹和伙伴,一箭穿喉,并且依照哈萨克族的传统,亲手割下了踏雪的头颅悬挂在村中的大树之上。踏雪的死去为阿勒泰蒙上了淡淡的忧伤,笼罩在阿勒泰诗意浪漫薄雾之上,并思考死亡、失去和遗憾等问题。
电视剧还书写了丰富的民间生活,有欢愉,也有伤心,有圆满,也有缺憾。巴太的哥哥木拉提不顾家里,总是前往小卖部喝酒,最终因喝酒去世,嫂子托肯却一个人操持着家中的琐事与家务,既要拖拽不成样子的丈夫,照顾年幼的两个孩子,还要顾及公公。草原上充满了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脉脉温情。托肯将巴太当作亲弟弟一样关爱,苏力坦作为公公也希望看见失去丈夫的儿媳获得新的生活;苏力坦也会带着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汉族家庭——文秀一家前往夏牧场,提供诸多帮助。
电视剧彰显人性之美和性格之韧。在还保留着诸多传统思想观念的草原上,作为女性的托肯面对众多磨难,有担当和坚韧之力。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下,游牧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作为家族绝对话语权的持有者苏力坦,过去熟悉热爱的生活渐渐地悄无声息地离他而去:苏力坦大儿子去世,小儿子热爱马场不愿回到彩虹布拉克继承牧场,儿媳有自己心爱的人想要带着孙子孙女改嫁。他也慢慢能够接受,并且对新生活充满希望。
电视剧体现了自然之愈与美好前景。清浅的忧伤无损生活的美好,反而更加增添了生活的诗意而愈发让人产生向往,那些令人心醉的自然的绝美,那些人与天地之间契合无间的羁绊,那些爱与情怀,那些畅然开朗与自由豁达以柔软细腻的姿态抚平了创伤。布尔津的马场总是缤纷而繁茂的,它翠绿、清澈、明朗,同时炙热、鲜红、深沉而悲壮。选择草原就是选择自然,选择它的自由,选择它的丰富,选择生活的挑战,选择未来。文秀因为彩虹巴拉克的美好选择了与巴太一同留下来,迎接各种各样未知的挑战,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诗”,还有意志、坚韧和挑战,对未来的期许。
(高志: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思蓓:新疆大学2023级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吴艳)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