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雅集”第三期活动在京举办聚焦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文轩 发布日期:2025-04-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3月29日,“文瀚雅集”第三期活动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行,活动主题为“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中国国家版本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斌贤出席。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徐中煜主持活动。

与会嘉宾交流座谈。

  “文瀚雅集”旨在搭建一座连接官方与民间、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通过这个平台,专家与藏家在版本研究、展示利用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典籍版本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本次雅集活动上,民族文物古籍收藏家、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海春生,河北古籍文献收藏家郑顺通,民族文献收藏家、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学藏文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双福,云南古籍文献收藏家、修复师张衡等,带来并展示了90余件各民族语言文字典籍珍品,涵盖敦煌写本、元代西夏文刻本、清代七宝写经等珍稀版本,涉及满文、蒙古文、藏文等十几种语言文字。

与会嘉宾参观藏品。

  交流环节,中国民族图书馆原馆长吴贵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伯君、木仕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维忠,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黄金东等专家及与会藏家,围绕在新时代如何推进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整理研究、活化利用进行了探讨。大家表示,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利用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民族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希望多方合力共同把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收藏好、保护好、传承好,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活动现场,古籍修复师拓印了宋代大理梵文砖,展示了“湿纸上墨、墨不透纸”的传拓技艺。古琴演奏家演奏了《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经典古琴名曲。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代表前来观摩学习。中国国家版本馆、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雅集活动结束后,民间收藏家郑顺通向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贝叶经佛本生故事挂画,张衡捐赠南传贝叶经一件及拓片四张。

  (本文图片由中国国家版本馆提供)

(编辑:魏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