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唐卡作为藏族传统绘画艺术,开创了以长征为主题的新的唐卡表现方式,不但丰富了体现长征历史的艺术表现形式,也翻开了唐卡艺术创作的新篇章。近年来,四川省特别是川西地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作了一批红色唐卡,特别是长征主题唐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励人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船精神》唐卡 中国民族博物馆供图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大型唐卡作品《红船精神》,它是由中国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绘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四川唐卡画师拉孟带领学生历时9个月完成创作的。该作品宽1.7米,高1.2米,描绘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召开的场景。画面上,高悬的党徽代表党的领导,沐浴阳光的天安门城楼、蜿蜒的八达岭长城代表伟大国家,祥云、彩虹、仙鹤、白鸽、牡丹等图案,寓意国富民强、国泰安康,莲花寓意中国共产党人的高洁与无私奉献精神,向日葵则传递各族人民心向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四川是红军长征经历时间最长、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的省份,铭刻着红军走过的红色足迹。甘孜是红军长征最早进入的藏族聚居区,也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时都经过的地方。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彰显了红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是长征史上光辉的篇章;朱德总司令与第五世格达活佛的故事广为流传。1936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先遣部队最先抵达甘孜炉霍,红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文工团、交通营、参谋部等机关陆续开进炉霍,朱德等红军左路军领导驻扎炉霍寿灵寺。4万多名红军将士在炉霍修整停顿达半年之久,与当地各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23年7月,新建的炉霍县文博中心正式开馆,馆内开设了“红军光辉照耀的炉霍——炉霍县‘红色非遗’郎卡杰唐卡艺术展”,146幅红色非遗唐卡集中亮相。展览分为五部分,其中,“跨越时空中的红色故事”(红军长征在炉霍)系列唐卡撷取了红军长征在炉霍的历史素材,通过五个板块进行创绘,包括追寻红军足迹、民族政策的光辉实践、藏乡军民情谊、炉霍人民群众对红军支援、赓续红色血脉。
《红星照耀雪域》唐卡。来源: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该馆展陈的巨幅唐卡《红星照耀雪域》由甘孜州炉霍县郎卡杰画派20余名画师齐心协力绘制,长6.45米,包含16个组图场景、32个故事片段、1415个人物形象,生动展示了80多年前发生在川西高原的红军长征史诗图景,描绘了“飞夺泸定桥”“朱德总司令与格达活佛的深厚情谊”“甘孜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在甘孜”等历史事件,展示出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的景象。画作上的每种色彩都是运用彩色矿物磨粉,和上牛胶调制而成的。画法融合内地传统工笔绘画的技艺及意象,画中青山绿水都以中国画水墨山水画法描绘,还有喜鹊、蟠桃等传统绘画元素。唐卡画师们用手中的画笔、以自己热爱的艺术表现形式,追忆长征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1935年4月到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相继经过、驻留、转战阿坝,历时16个月。其间,红军翻越夹金山、雅克夏山等33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三次穿越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召开了两河口会议、巴西会议等10余次重要会议。长征期间,阿坝各族群众支援红军粮食2000多万斤、牲畜20多万头,5000多人随红军长征北上。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各族群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称赞其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
《红军长征在阿坝》唐卡(局部) 来源: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3年9月,以“壮丽辉煌七十年 感恩奋进新阿坝”为主题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在马尔康市举行,阿坝州首幅红色唐卡长卷、全国首幅由青少年创作的红色唐卡长卷——《红军长征在阿坝》巡游展出。这幅作品聚集了70多名各族青少年的智慧与汗水,是阿坝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代表作品。整幅画卷描绘了红军长征在阿坝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以及军民鱼水深情等场景,展示了青年一代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万里长征画不尽,千年技艺永传承。红色唐卡是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见证,凝结着各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文化蓬勃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结晶。
(作者单位:中国民族博物馆)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