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晋武帝司马炎先后任命卫瓘、唐彬、张华、孙弘等人担任护乌桓校尉一职,也监领幽州附近的北方诸族。同时,鲜卑慕容部、段部等也相继接受了西晋册封。这一时期,拓跋鲜卑则在首领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从五原东移至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并以此为基础迅速发展起来。元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称:“自泰始中以来,鲜卑慕容、拓跋二部日以强盛,故史着其世。”实力渐强的拓跋鲜卑同中原地区联系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友好交往、人口流动以及在军事上形成了同盟关系,这也促进了东部鲜卑与中原地区各民族的交融,为此后的民族交融浪潮及“大一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友好交往与人口流动
曹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年),拓跋力微派遣其长子沙漠汗作为使者入魏并长期留居洛阳,以维持与中原的友好关系。魏晋禅代之际,双方“和好仍密”。沙漠汗在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咸宁三年(277年)两次返回盛乐,并带去晋武帝赠予的锦、罽(jì)、缯、彩、绵、绢诸物。手工业产品的交流不但丰富了拓跋部的生活,也促进了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根据《魏书·序纪》记载,沙漠汗留居洛阳十余年,深受中原文化濡染,不仅可以飞弹落鸟,且“风彩被服,同于南夏”“在晋之日,朝士英俊多与亲善”。拓跋力微笃信推诚,宽厚待人,不以诡诈手段追求一时之利,因此“遐迩归仰”。
拓跋力微去世后,其子侄争夺首领之位,导致内部纷争不断,直到力微之子拓跋禄官担任首领时期,拓跋部才再度强盛。禄官仿照匈奴两翼制度,将拓跋部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别由自己和沙漠汗的儿子猗㐌(yí)、猗卢统领。其中,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以北、东至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上游)以西地区为东部,由禄官率部驻牧,东与宇文部相邻,包括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一带;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县岱海)以北地区为中部,由猗㐌率众驻牧,包括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南部一带;定襄盛乐一带为西部,主要指今和林格尔县西至黄河一带,由猗卢拥众而居。这一时期,拓跋部“百姓乂(yì)安,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余万”,并于“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碣,与晋分界”,但仍然保持着与晋的友好关系(《魏书·序纪》)。
1956年,在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一带出土了13件金银器,其中包括“晋鲜卑归义侯”金质官印、“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质官印、背面刻有“猗㐌金”字样的四兽形饰牌。因为凉城与拓跋鲜卑的活动中心距离不远,这批金银器风格又与典型的拓跋鲜卑金银器风格接近,所以这批金银器可能是西晋时期拓跋鲜卑所遗留的。尽管“晋鲜卑归义侯”与“晋鲜卑率善中郎将”官印并非直接授予猗㐌,但从“猗㐌金”饰牌来看,这些金银器很可能与西晋册封猗㐌相关,它们也是鲜卑拓跋部接受西晋官号、同中原地区友好交往的直接证据。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拓跋部为沙漠汗夫妻改葬,晋成都王司马颖遣从事中郎田思、河间王司马颙遣司马靳利、并州刺史司马腾遣主簿梁天,一同前往会葬,以示尊重。
这一时期,晋征北将军卫瓘部下牙门将卫操、从子卫雄及其宗族乡亲姬澹等人投奔拓跋部。他们不仅直接参与政务,还劝说拓跋部首领招纳晋人。自此以后,晋人归附拓跋部者稍众。
军事同盟的形成
西晋中后期,由于“八王之乱”的影响以及刘渊、李雄等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晋政权受到毁灭性打击。此时,以司马腾、刘琨为代表的西晋官僚地主阶层希望借助拓跋部的兵力抵抗刘渊进攻,禄官、猗㐌、猗卢等鲜卑首领也以尊晋为旗号,不仅进一步扩张了自身势力,还凭借晋帝授予的封爵提高了威望,双方实际上结成了一种军事同盟关系。
具体来说,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屠各匈奴首领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自称“汉王”,与司马氏争夺天下。此时,西晋政权因“八王之乱”而内外交困,并州刺史司马腾只好向拓跋部求援。禄官、猗㐌先后起兵增援,与司马腾合兵大败刘渊于西河、上党。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腾受到刘渊攻击,再次求救于拓跋部,猗㐌亲率万骑救援,斩杀敌将綦母豚,刘渊南逃蒲子(今山西隰县)。
猗㐌与禄官去世后,猗卢总摄三部,成为拓跋鲜卑唯一的首领。永嘉三年(309年),为了拉拢猗卢,并州刺史刘琨遣使拓跋部,以子刘遵为质,猗卢“厚报馈之”。永嘉四年(310年),铁弗匈奴首领刘虎攻取并州的新兴、雁门二郡。刘琨求救于猗卢,猗卢使其侄拓跋郁律将骑二万,大破刘虎,刘虎退走出塞至朔方(今内蒙古河套一带)。为了酬谢猗卢之功,刘琨不仅与猗卢结为兄弟,还表奏其为大单于,以代郡封之为代公。猗卢又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为由,向西晋求取了陉北的马邑、阴馆、楼烦、繁峙、崞五县之地,这片土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圆数百里。
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猗卢再次援助刘琨,将几千只马、牛、羊和百余辆兵车赠给刘琨,又留下精锐士卒帮助其驻守晋阳。晋愍帝即位,猗卢继续尊奉晋室,并因出现“麟见襄平”之祥瑞,遣使献马于愍帝。建兴三年(315年),愍帝进封猗卢为代王,直到西晋灭亡。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西晋时期,拓跋鲜卑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渐增多、交流逐步深化,促进了民族交融。阐述历史上各民族互动交往的关系,对于探索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的历史动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编辑:王琪)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