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认同是重要纽带。文学是承载人的丰富情感的艺术样式,经由文学表达与出版传播,可以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以来,着眼于民族文学,文学出版工作在培养少数民族作家、推出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其中,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多语种出版、为激励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专设的“骏马奖”以及鼓励各民族青年作家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等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出版界既要珍视以往的成就,还应继续开拓、统筹谋划,在“共同体”上做文章。
建议进一步深入研讨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大文学史”的建构。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但还不够深入。“大文学史”不是对既有汉族及少数民族文学史的颠覆和消解,而是在新的视野下,各民族相互照见原先路径中被遮蔽的文学风景,寻找出诸民族文学交互影响、生成的历史——它在共同体的某种文化底色中交互影响,然后发生新的生成,而这一新的生成又巩固了共同体共享的文化底色。“大文学史”的建构非短期可速成,需要基于“大文学史观”培育相关交叉学科及人才队伍,及时出版相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深厚的情感永远诞生于共同的生活经验与创造经历。要用文学的形式记录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现实实践,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上全体中国人民的勇气与智慧。比如说共同富裕这一社会目标的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积极引导,设立专门项目,鼓励相关文学作品的出版。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