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达伟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长篇散文《苍山》是青年作家李达伟今年的新作。18万字的娓娓叙事中,不仅有作家独特的匠心设计,更有其冷峻的观察和深层次的思考。
苍山亦称点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之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地人民的生活场域不是在苍山之上,就是在苍山脚下,或者在苍山周围一道又一道的山河褶皱之中。相同的地理位置和相近的民风民情,让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有着极其相似的生活特质。读者通过作品能真实地感触到,《苍山》里的苍山不仅仅是苍山,同时也是与作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滇西场域。
关于这一点,作家自己在书中多次提及:“苍山,可能是我现在面对的真实的苍山,也可能是另外的山。苍山,成了一座有着形容和象征意味的山。”“村落与苍山之间的联系,让苍山成了一个大的概念。此时的苍山不只是苍山十九峰本身,苍山永远无法是山的本身。”“他的内心里生活着一座山,生活着不止一座山。”“‘苍山’这样的命名符合了我对于山的一切想象。”……正是因为有一种开放的眼界和胸襟,苍山在作家笔下被不断放大和延展。而他所写到的苍山和苍山村落,以及山里和山外的人民,事实上就是作家对于他生活中的、滇西场域里的一切所见。这是一种贴地行走的叙事和抒写,让人在字里行间深切体会到大地的温度。
在云岭大地上,苍山气势磅礴,巍峨壮丽。这里不仅有苍山十九峰和苍山十八溪的绮丽秀美,还有苍山东坡和苍山西坡“隔里不同天”的多元绚烂。从古至今,它还是一座有着浓厚人文色彩的重要山脉。
数千年来,整个云南地区的历史更迭,都与苍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苍山脚下,至今留有新石器时代的“苍山人”遗址,有唐朝天宝年间战争的古战场,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苍山会盟碑和元世祖平云南碑,有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历史遗迹,有全国最大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有抗战时期华中大学和西南联大分校的西迁遗址,有“三月街”“绕山灵”“上刀山”等西南地区各民族节庆盛会的欢歌笑语……
千百年来,苍山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描摹和状写,所以对于苍山的续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写作。李达伟在这样的题材面前没有选择绕道而行,而是直面应对。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探访、寻觅和行走,让他找到打开苍山的最佳方式。作家紧贴苍山中和苍山下的生活场域,从绘画、摄影、音乐、考古、故事传说等不同角度打开苍山。为此,他写到苍山的上古岩画和近现代建筑彩绘,写到近百年的苍山摄影,写到被称作“岁月活化石”的洞经音乐,写到充满神奇色彩的本主文化,写到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的发掘,还影影绰绰地写到蝴蝶泉和寻访洛阳村的传说。同时,他的笔下,也有细致和生动的细节描写,他一次次着墨于苍山的河流、山脉、植被、岩石、虫鸟、气候、云霞和各种民居建筑等,从而让苍山变得更加立体多元、层次丰满。
李达伟的散文创作,艺术特质非常明显。特别是他那富有灵性和哲思的语言,充满了对文本的探索和演绎。相较于3年前他斩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大河》,《苍山》的叙事和语言风格已大有变化。《大河》抒写的怒江谷地是一个潮湿、炎热,生命力旺盛蓬勃的河谷地带,所以文字间充溢着奔腾与热烈的气势。而《苍山》不同,因为这是喜马拉雅“屋檐”下的苍山,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山脉,是有着与“苍山雪”“玉带云”“望夫云”等多种奇观异景相对应的苍山,所以他的笔触变得有些含蓄和内敛。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绮丽的山水描绘,充满诗性和想象的场景描写,但更多的行文显得平静、舒缓和节制。
这也许是李达伟的散文创作从青春期到成熟期的重要分水岭。让人充满感叹的是,作家还以苍山为场,用充满悲悯的笔调,从不同角度抒写不同的苍山人生。他的笔下,不论是那些种地、放牧、养殖、狩猎、守磨的人们,也无论是苍山脚下(或苍山沿线)的制香人、扎染人、养蜂人、木雕师、彩绘师、乐师、祭师,还是自己曾经作为猎户的姑爹、牧人的父亲,以及同样作为牧人的昔日同学富生,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具象,像极了云遮雾隐、苍苍缈缈的苍山,也像极了这个场域中真实而充满烟火气的普罗苍生。
李达伟的写作如同其如影随形的记录和思考,他笔下的世界,正是因为思考的火花不断迸发,更加凸显出与众不同的文学智慧。因此,《苍山》书写的不仅是一座奇伟壮丽的山脉,还是一首贴地而行的壮美诗章。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