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三交史|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族报社合办】辽瓷唐风——辽三彩鸡冠壶
来源:中国民族报 姜仕炜 发布日期:2023-12-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鸡冠壶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亦称“马镫壶”“皮囊壶”。它是模仿契丹人经常使用的皮囊容器的样式烧制而成陶或瓷壶,因壶的上部有鸡冠状孔鼻而得名。辽代鸡冠壶以三彩居多,因与唐三彩相似,考古学界将其称为辽三彩。辽三彩虽然整体质量不如唐三彩,却富于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体现了契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

  鸡冠壶源于契丹游牧生活

  鸡冠壶在辽代也被称为携瓶,它的式样大体可分为五种,即扁身单孔式、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和矮身横梁式,通常以壶身所保留的皮囊容器特点的多少来区分年代早晚。后世出土的辽三彩鸡冠壶多为绿、黄、白单色釉,胎质细软,作淡红色,施化妆土,而唐三彩的主要釉色是蓝、黄、白,且以蓝为主。

辽代绿釉贴团龙菊花纹双孔鸡冠壶。 图片来源:辽宁省博物馆网站

  多数学者认为鸡冠壶是一种源于契丹人游牧生活的器物,最开始是皮质的,但在炎热的季节,皮囊中存放的酒、奶等饮品容易变质,给生活带来不便。在契丹人逐渐学习掌握中原地区的陶瓷烧制技术后,一种专门用于盛放液体,又便于骑马时携带的器物——鸡冠壶应运而生。鸡冠壶延续了契丹人常用的皮囊样式,上部有鸡冠状凸起,有用来穿绳索的孔,部分鸡冠壶还特意在壶面上烧制出皮扣、绳印,甚至烧制出十分逼真的皮革缝制痕迹。

  由于陶瓷良好的密封性,盛放酒水不易变质,鸡冠壶很快在辽朝推广开来。但鸡冠壶在由皮囊变为精美的陶瓷器的同时,也具有易碎的缺点,导致其实用性有所下降,因此,这种鸡冠壶在辽代贵族中使用较多,并逐渐成为一种装饰品。

  目前发现的辽代瓷器中,鸡冠壶占据了较大比例。从考古发掘出土情况来看,内蒙古赤峰辽应历九年(959年)辽驸马墓出土的白瓷、绿釉鸡冠壶,扁身单孔,是鸡冠壶的早期形式。河北迁安辽开泰六年(1017年)韩相墓出土的绿釉带盖鸡冠壶,是稍晚的扁身双孔样式典型器。辽宁出土的白瓷鸡冠壶和绿釉鸡冠壶,是辽晚期盛行的圆身环梁式典型器。

  在辽代,辽河流域曾有三处烧制陶瓷的窑场,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烧制了不少精品陶瓷。其中辽阳的冮官屯窑是辽代烧制辽三彩的重要窑场。冮官屯窑所产辽三彩胎质较硬,呈褐色,少数呈淡黄色,胎上施化妆土,再施彩釉,有单色、双色和多彩等多种。该窑烧制的辽三彩多为日常生活用具,器形主要有穿带壶、兔形壶、鸡冠壶、莲花式盘、印花暖盘、三角形碟等,造型简朴、豪放,极富契丹风格。

  契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见证

  鸡冠壶只在辽代大量烧制。它的出现是契丹人学习中原文化并应用到契丹文化中、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最好物证。三彩器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辽代制瓷技术继承了唐代陶瓷遗风,融入契丹风格,烧制的陶瓷独具特色。辽三彩与唐三彩一样,并不算真正的瓷器,瓷器的烧造温度要达到1300℃以上,而陶器只要800℃至900℃,因此辽三彩是一种陶器,也叫低温铅釉陶器。其釉色主要有绿、黄、白三色,兼有黑釉、紫釉、红釉、酱釉等色彩。从颜色看,辽三彩与唐三彩最大的区别是辽三彩以“绿黄白”三色中的绿为主,没有蓝色。从烧制工艺上看,辽三彩多数施釉较薄,釉层易脱落,底足部无釉。只有少数精品辽三彩挂釉至底足部,且釉色浓重,具玻璃样光亮色泽,堪与唐三彩媲美。

辽代白釉横梁鸡冠壶。 图片来源:辽宁省博物馆网站

  之所以说辽三彩继承中原唐风,除了颜色以外,辽三彩与唐三彩的纹饰题材都是以花草、动物为主,辽三彩以生活中常见的花草纹饰为主,包括莲花、芍药、牡丹等,虽然这些植物在唐三彩中属于罕见的纹饰,但在当时的辽朝却十分常见,正如宋人姜夔《契丹歌》中描述的:“春来草色一万里,牡丹芍药相间红。”所以,辽三彩的纹饰是当时社会生活及居住环境的反映,呈现了1000多年前辽朝社会的生活场景。

  另外,辽代墓葬随葬习俗的变化也反映出契丹与中原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辽早期墓葬中多出土金银器,而辽中晚期墓葬多出土辽三彩。研究者分析,辽早期,契丹人多学习中原文化,逐渐放弃了原有的原始而朴素的葬俗,开始流行中原地区的厚葬,所以多随葬金银器。随着攀比之风日盛,辽朝统治者不得不诏令禁止,贵族便转而寻找其他替代品,学习唐朝贵族随葬唐三彩习俗,辽三彩便被大量用作随葬品,这也反映了契丹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借鉴。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