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琴技艺传承人马国国在展览现场进行口弦表演。王亚摄
本报讯 (记者周芳) 11月7日,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中国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初音——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
口弦古称“簧”,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也是一种流传较广的世界性民族乐器。我国至今有30多个民族还在使用这种乐器,所用名称达50余种。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一些国家,至今也都有人演奏口弦以作娱乐,不少年轻人还用这一古老的袖珍乐器来演奏流行音乐。
本次展览共展出116件(套)口弦,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展览以出土口弦(簧)为叙事主线,将文物展品与相关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立体呈现口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及在当代社会的生存样态,深度解析口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人类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口弦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着人类音乐“活化石”的美誉,堪称人类乐音的“初音”。口弦在我国各民族中传播辐射之深远,让它成为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口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辐射之广泛,又让它成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中国民族博物馆联合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共同推出本次展览,旨在立足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进各民族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希望发掘口弦丰富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深化文化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让世界文明更加丰富多彩。”郑茜说。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加强与中国民族博物馆的深度合作,彰显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各民族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造促进各民族妇女儿童和家庭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季仲赟表示。
活动现场,来自云南丽江的口弦琴技艺传承人马国国进行了精彩的口弦表演。
为丰富此次展览,活动主办方此前组织了相关主题的线上研讨,并形成线上推广专题。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湖北省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线上活动,畅谈对口弦这一音乐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翔从音乐考古学的视角,阐述陕西榆林石峁遗址发掘的骨质口簧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应有勤从口弦的演奏谈到这种原始乐器对乐音发现的重要性;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从音乐美学角度,谈及在大众媒体兴起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等。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