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
来源: 剑钧 发布日期:2022-09-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居高声自远(中国画)齐白石

  夏日,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我坐在小院门前的条椅上读书,一只小蜜蜂旁若无人地飞到我的书页上,爬行了几步,见我漠不关心,又飞到花瓣上劳作去了。我阖上书,简约的封面露了出来,这是一本《红楼梦》。几天前我刚从书柜里取下来,只为写写有关《红楼梦》楹联的系列随笔。这部大书,我读了数遍,此次温故知新,让我想到了种菜的学问。种菜不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吗?每逢春日,我从回龙观居所来到这间小院种菜栽苗,就像年复一年地读一本有趣有益的书。读书的快乐,也与种菜的快乐殊途同归,都是因为那份满满的收获。

  小院虽说在八达岭脚下,可距离长城还有十多公里呢,不过,抬眼望去,几百米外就有一座青山。这儿的朋友说,那山因形似大象而名象山,可名不见经传,我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但邻里们都亲近那山,每天望过去,仿佛看见一头沉睡的大象横卧在那儿。

  我读书累了,推开二楼书房的窗子,探出头就可看见象山。冬日白雪飘飘,她是一头白茫茫的银象;夏日大雨过后,她是一头水灵灵的绿象;秋日清风送爽,她是一头金灿灿的黄象;至于春日,那可是象山最变幻莫测的时节,由一片枯黄一点点变绿,就像读书,一点一滴地汲取营养,那种美好与快乐是难以言表的。

  读书之乐,乐在山水之间。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位五柳先生的读书之乐,兴许就是伴山而乐吧。陶渊明读书也要寻个风景好的去处,归去来兮后,每天看到的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还可以“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焉能不乐?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不求甚解”是过谦之辞,“欣然忘食”倒是肺腑之言。

  从古至今,有那么多文人墨客行走在山水之间,以文会友,那该是多么惬意的生活。诗仙李白一生都游走在山水之间,读书之余写下无数传世之作。唐开元年间,他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途中,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把峨眉山月、平羌水流、清溪夜色写得无比之透。在我的想象中,李白行走时,一定会带上许多书,靠自己背是不成的,身边该有个挑担的书童,最不济,自己也该牵头小毛驴吧?李白还写过一首《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其中诗句“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写了泰山嵯峨,写了东海白浪,写了与君友情,也写了读书场景。从诗中我感悟到了行走、交友和读书的快乐。

  读书之乐,乐在修身养性,且不受纷繁闹市之扰。我看着手中的《红楼梦》,就联想到曹雪芹读书和写书的氛围,据传这部宏篇巨作写就于幽静的北京西山脚下。很多红学家考证说,曹雪芹曾在北京西山居所生活与写作,香山的卧佛寺东南还建有“曹雪芹纪念馆”。想必曹公当年为写《红楼梦》,没少读书,借用苏轼的诗句来解读,大抵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无从考证曹公在风景如画的西山是如何挑灯夜读的,但我与朋友去过西山几次之后,就有了感觉,那里山青水蓝,真是一个静心读书的好去处。

  读书若能有一个幽雅环境,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快乐自然就在其中。诗魔白居易做官不顺,从都城长安被贬谪到江州(今江西九江),次年写下《琵琶行》,用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歌女沦落江湖的遭遇,寄喻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与苦闷,也萌生了从官场抽身的念头。可白居易并未像陶渊明那般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之路,在庐山盖了间草堂来修身养性,只图个读书、写作、交友方便。庐山风光绝美,举世皆知,白居易在此读书,真是选对了地方。白居易用读书排遣了内心的郁闷,看淡了仕途,也领略到读书的愉悦。这种愉悦在女诗人李清照的诗文中也可寻见。李清照晚年,两鬓染霜,久病床榻,卧看残月,但并未消沉,是读书让她寻觅到快乐,有诗为证:“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此句大有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之韵味。由此,我认定:读书是一剂良药,可将烦恼忧愁驱离,可将苦累失意驱散。

  读书之乐,乐在周游世界不是用脚步丈量,而是在文字间行走。北魏藏书家李谧是个少年天才,13岁就通音律、五经、历数、方技诸学,长大后更是博学多才,这都得益于其博览群书。《魏书·李谧传》有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思是藏书丰富者胜过封有百城的王侯,这就是成语“坐拥书城”的出处。读书还是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才有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说。

  读书的快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书一世界,在书的世界行走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记得儿时,我总是沉浸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而今我坐在小菜园的绿荫下读书,找到了上大学时读书的感觉。依稀记得当年校园北端是一片果园,每天一大早,中文系的同学都喜欢带上一本书,迎着熹微晨光,在华盖如伞的苹果树下读书。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都随着书页的翻动灵动闪现。而头顶树上结的一个个红苹果,就像是一颗颗跳动的红心,唱响青春的旋律,迸发蓬勃的力量……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