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长大了
来源: 霍玉东 发布日期:2022-06-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纪念碑。杜新民摄

  曾经的阿拉尔很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但蜚声海内外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它仅咫尺之隔;世界闻名的塔里木河穿城而过,把它自然地分割成南北两个区。

  如今的阿拉尔,南区的机场航站楼、北区的火车站台都已建设完成,人们迎来了翘盼已久的民航班机的起降、火车汽笛的轰鸣!连接塔河两岸的是新落成的“塔河三桥”。那是一座斜拉大桥,既气派,又宏伟,尤其是晚上路过大桥时,两岸灯火明亮、霓虹闪烁,让人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走进新疆阿拉尔市,广场上矗立的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纪念碑和屯垦纪念馆,如同熠熠生辉的双子星,见证着这座新城的历史和传奇!

  1949年11月,王震将军率领一支部队进驻南疆。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驰名中外的八路军第一二O师第三五九旅,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1953年6月,步兵第五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广大官兵就地转业,成为不戴领章帽徽的垦荒大军。 不久,这支垦荒队伍先转战沙井子,后奋战塔里木,吹响了“塔里木大会战”的号角,拉开了以阿拉尔为起点的“建城戍边”大幕。

  阿拉尔,维吾尔语意为“绿岛”。垦荒大军的到来,让绿岛上燃起了第一缕烟火,也盖起了第一间房屋——地窝子。地窝子是在地下斜挖一个两米多的深坑,四周用“干打垒”的方式砌严实,上面用芦苇或梭梭柴覆盖,再用草泥糊顶建成的。当时的阿拉尔因为是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滩,没有房子可住,所以第一代军垦战士就地取材,“发明”了地窝子。

  常福大伯是一位从南泥湾走来,参加过“塔里木大会战”的军垦老战士。他向我讲述了自己的老伴与地窝子的一段故事,“印象太深刻了,至今难忘啊。”那是当年常大伯把后来的常大娘从老家接过来住的头个晚上。常大娘一个人夜里外出方便,回来时怎么也找不到自家的门了。夜幕下,看着眼前密密麻麻阴森瘆人的一个个土包包,她以为误闯进了墓地,吓得孩子似的大哭起来。常大伯还告诉我,后来他和常大娘结婚时,连队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豪华版”的地窝子,那是专门供新婚夫妇或家属探亲时暂住的“夫妻房”。

  紧随广大官兵集体转业之后而来的是湖南、山东的女兵,还有河南、湖北等地的支边青壮年。他们住的仍是被戏称为“大漠行宫”的地窝子。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大约5万名上海知青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离开家乡,投身到塔里木的开发建设时,阿拉尔才陆续盖起土坯房,告别了地窝子。

  常福大伯告诉我,与他初来时相比,阿拉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阿拉尔还是一片荒原,是他们这些军垦战士,使用砍土曼和红柳筐,靠着肩挑手提,在大漠戈壁上开垦出了16个团场。如今,这些团场像绿洲明珠一样,在塔河两岸熠熠生辉。

  阿拉尔刚开发时,通向外界的只有一条泥土路,行路难是最大的困扰。每年春天一化冻,地势较低的路面就变成了烂泥洼。为了通行,人们只好把红柳枝和稻草一层一层地垫进路面烂泥里。到了夏天,那些被垫高的路面,在车轮的摩擦下,有时会引发“公路失火”的独特现象。那会儿,从阿拉尔往返塔河两岸只能靠摆渡,塔里木河有“无缰野马”之称,七八月间河水湍急,曾有人因翻船事故失去了生命。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阿拉尔工作时,这里开始有了一条通向外界的石子路,塔里木河上建起了简易的“塔河一桥”。

  在我的记忆里,阿拉尔的地标性建筑,很多年都是塔里木大学的苏式办公楼。这所大学由王震将军亲手创办,是南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办学之初只有6个地窝子、5间土坯房和19位老师、500名学生。在塔大校史馆那发黄的老照片上,留下了“师生同住地窝子,胡杨树上挂黑板,胡杨林下是课堂”的记忆。196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今日“抗大”——记塔里木垦区新型农业大学》为标题,对这所学校进行了全面报道,人们才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这所大学。

  几十年来,这所在地窝子上创建的大学,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扎根南疆的人才。“胡杨精神”已经列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阿拉尔人的精神旗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阿拉尔实现了从地窝子、土坯房、砖瓦房,再到新楼房的巨变。2002年,国务院正式设立阿拉尔市。一直在这里生活工作的我,见证着新城的成长,眼见一座现代化军垦城市的雏形显现。

  如今的阿拉尔市,到处柳荫环绕,鸟语花香,楼宇错落。绿树掩映下,整个城市建筑选用“红柳红”顶色和“沙漠黄”墙体作为总基调,营造出汉唐古韵风格。街头小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配备齐全,城市书房、影院、KTV、茶吧等应有尽有,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了方便出行,塔里木河上也架起了双车道的“塔河二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阿拉尔成为南疆东联西出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也是国家支持兵团向南发展的中心城市。众人瞩目之下,阿拉尔勇挑时代重任,依托国家支持的大学城建设,打造国家高等教育兴疆固边示范区。

  近年来,阿拉尔成功创建了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也被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一座红色之城呼之欲出。

  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阿拉尔的花草树木高矮相间、花开不败,从春到秋姹紫嫣红。偶然间推开窗户,蝴蝶、蜻蜓亦不邀自来。正因为如此,就算在炎炎夏日里骑行,也不用担心头顶如火的骄阳。骑行道、人行道都被浓荫遮盖,形成了一条条长短相连的林荫道。下班后,我常常沿着城内一年四季水量丰盈的如意湖和胡杨河骑行,观结伴的蝴蝶弄花,看成群的天鹅戏水,享受新城的怡然和恬静。

  有时候,我也会在屯垦戍边纪念碑前停一停,品读石雕上王震将军的“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那高度概括阿拉尔辉煌历史的诗句;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里看一看,尤其不忘走进被原汁原味还原的地窝子,体验一下当年军垦战士“天当被子地当床”的艰辛和豪迈;在塔大校园内走一走,聆听万里瀚海的琅琅读书声,感受今日“抗大”对“胡杨精神”的坚守。

  彼时,我更加读懂革命先烈一路走来的筚路蓝缕,感慨三五九旅精神的薪火相传,憧憬这座年轻的革命之城的美好模样,脚底陡然腾起一股洪荒力量!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