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 (中国画) 黄山川
惊蛰过后,走出家门,天空笼着一层烟雨般的灰。站在水边,看着被吹皱的一湾江水,感受着天地阴阳两气博弈生出的东南风。这风一吹,岸边的玉兰昨日还只见花苞,今日已绽放出满树的花朵;江边的芦苇,也渐渐褪去枯黄,露出新绿。它们是这江边最早的大片的明媚、清亮的颜色,让人慢慢地落入了春里。
而艾草细微的绿,也和我一样,感受到春风。我在冬天时就期待着能早日看见它长成一大片一大片的芳草鲜美。在南方,对于我和我的同乡人,清明吃艾叶粑粑,是每年都会做的事,这既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一种将烟火气深入骨髓的尝春。如此,对春天便有了更深的期盼。
立春之时,艾草萌发;雨水之后,在草木返青的等待中,它早于感知,即便是细碎地匍匐于枯黄的草地上,在沾染了春风和雨水后,也比同样历经秋风与凛冬的青草更提前一些变得鲜绿。
春生万物新。对于一个热爱自然和美食的人来说,季节的更迭亦是美食的转换,春分一过,城郊的乡野有一种让人着迷的呼唤。走出家门,去寻找最鲜嫩的艾叶,空气里和着雨水、草木和泥土的味道,清清爽爽,草地上、河堤边、田野里,目光所及皆是新绿。在野草里找到艾草,选其芽尖部分,轻轻一掐,艾草便渐渐在篮子里蓬蓬松松地堆出柔嫩新鲜的味道。抚过一地青翠,指尖已染了青绿,便如同与春天分了一点翠,还分了一杯羹。草木之芽,在春到人间时重上枝头,生长到嫩生生、水灵灵之时,也将绽放于味蕾之间。
采摘回的艾草,满满地铺了一簸箕,择去杂草后进行清洗,然后入锅焯水,加少许食用碱,以保持艾叶翠绿的颜色。当艾叶煮得可以用手指轻轻捏碎后,即可放入冷水里漂洗,以去除苦味,之后便可捣出汁水。
此时汁液如碧,涩味散尽。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糯米粉和青汁,一青二白,在慢慢揉搓中合二为一,青团呈现,清香怡人,春日气息扑面而来。将花生芝麻炒香,研磨后拌入红糖,便成了馅料,此为甜食;将肉末、香菇末、荔浦芋头切成丁,一同炒香,也为馅料,此为咸食。用馅料做成一个个艾叶粑,再垫上一片片新鲜的柚子叶,上锅用大火蒸10分钟左右,即可享用。
《本草纲目》中说,艾叶味苦,性微温,灸百病。春季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做如弹丸大小,每次吞服三五枚,再吃饭,治一切恶气。可见这艾叶粑粑颇具春日疗愈之功效。内容虽不多,却糯香叠着清香,柔中有韧,食而不腻,温肺暖脾,散寒除湿,越吃越香。仿佛是历经春节肥甘厚腻之后,最需要的便是春季新鲜野菜的缓释与调节,这一口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古语言,“不时,不食”,植物因时令而鲜美,夏天吃叶,秋天吃果,冬天吃茎,春天吃芽,而这艾叶粑粑就是春天最合时宜的美味了。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