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12-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马注:先儒而伊,伊儒会通

金贵

 

  马注(1640年-1711年),清初著名伊斯兰教学者,又名郁速馥,1640年出生于云南保山一个传统的回族穆斯林书香世家,字文炳,号仲修。马注先攻儒学,后研伊斯兰教经训典籍。这种文化选择,使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士人”,也是伊斯兰教学者。马注16岁时中秀才,曾在南明永历政权中任中书等职。永历帝败后,他避隐教书,专攻经世之学。30岁时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攻读伊斯兰教教义,并游历多处,广交名师。最后回到云南,向弟子们讲授“心性之学”。他著有《樗樵录》和《经权集》两部文集,“三十而著《经权》,自谓修齐治平,得其至理”。马注在谙熟儒家经典后开始研习伊斯兰教经训,他在恪守和维护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充分吸收了儒家文化的养分。他的代表性著作《清真指南》,大大推进了伊儒会通的广度和深度。

  马注在《清真指南·自叙》中讲到,“西域圣人之道同于中国圣人之道” 。他认为,西方之道虽同于中国之道,但是在东方就要用东方的道。东方有治理东方的道,西方有治理西方的道。把治理东方的道直接套在治理西方上,或把治理西方的道直接套用在治理东方上,都是不可行的。所以说,“东方治东,西方治西” 。对于马注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儒家的学问,要有儒家的士人精神,把西方之道用东方所习之言进行表述,才能“垂教万世,救正天下人心”。

  《清真指南》一书,内容丰富,不仅阐发人的性命之学与敬慎持身之道,而且在杂论中涉及穆斯林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独到见解,为其后刘智、马德新等所承袭,是中国伊斯兰教重要的典籍之一,流传较广的版本为“濠畔街清真寺藏版”。《清真指南》共包括十卷。卷一比较详细地说明了马注的生平,阐述了马注修身、成己的信心,以及教化百姓的责任与担当。卷一也是人们了解马注以及他所生活时代状况的重要文献。

  儒家“主宰之天”成为《清真指南》达成伊儒文化会通的理论根据。在《清真指南》中,马注说明“孔子之所言天非覆育万物之天,乃造化天地万物之天”,“孔子五十知天命,畏天命”,“子思: ‘天命之谓性,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既言命出于天,性本于命,不测无二,读此书者,即宜因教寻道,因道悟性,因性顾命,因命知天,因天思主。故回之与儒教异而理同也”,指出伊儒可以会通。

  在《清真指南》中,马注运用儒家文化中的“穷理”“格物”“体用”“性命”“天命”等概念,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义学,涉及伊斯兰教独一、大能、普慈、独慈等概念。《清真指南》还指出穆斯林修身之道、走正道的具体方法,以及要远离的事项。修身之道包括忠孝之道等等,走正道的方法包括践行基本的宗教功课等,应当远离的事包括高谈阔论、沽名钓誉、重功名轻道德等。

  《清真指南》将伊斯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社会道德融为一炉,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伦理思想。仁爱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马注将儒家爱人、恕人的仁爱思想与伊斯兰教的慈爱信条结合在一起,形成具体的措施: 亲近好人,远离坏人,指引迷人,仿学圣人,尊敬上人,宽恕下人,悯恤愚人,爱怜孤人, 疼顾亲人,接绪远人,探望病人,助殡死人,解释冤人,取和仇人,周济贫人,念想恩人,则品位自然超越。在此基础上,加以升华为: 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谓之公善;能慈禽兽、昆虫、 草木者,谓之普善。这种普善的思想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吸收与发扬,不仅是以儒家释伊,更是通过儒家思想来佐证伊斯兰教的普善思想。

  马注还在书中通过问答的方式,对一些疑难问题予以回答。如有来客问:如何看待“日月之食,俗言天狗”之事,马注以日月之行为自然现象来说明。还有来客问,“不择风水”是何道理?马注认为,人的祸福最终来自于其行为本身,而不是“风水”之类。

  在当时云南的一些偏远村庄,受旁门左道影响,一些穆斯林不习经典,肆意妄为,扰乱纲纪,也破坏伊斯兰教的习俗和形象。马注在《清真指南》中作《左道通晓》,颁于滇,破除旁门左道,使穆斯林遵守正道。由于《清真指南》内容广泛、取材精准、有述有论,同时,马注善于讲故事,能把比较枯燥的学说形象地阐释出来,因此,获得很多穆斯林的认可。

  明清时期,云南大兴儒学,出现从事基层教化工作的儒家人士,如云南江川儒学人士艾延年,曾对马注及其《清真指南》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一鉴高悬万象新,笔端难写上林春。花开红紫分高下,水绕东南画古今。无影寺中传妙偈,有情枝上报寒温。老夫学得丹青手,也向虚空点太清。”

  与主流文化会通以达致理解,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基础途径。 自明嘉靖年间至清代,中国伊斯兰教民间兴起的经堂教育和“以儒诠经”等活动,都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进程。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并非意味着将伊斯兰教与儒学强合为一,而是在保持伊斯兰教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的前提下,不断接受、吸收、融会儒家思想,从而使伊斯兰教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也正是马注的《清真指南》为伊斯兰教中国化提供的宝贵经验与启示。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民族报》(2022年11月15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